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属于我们的40年
木工教授
人民利益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8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属于我们的40年

 

我和我的她,由一次新年文艺汇演,相识在那个新旧生活更迭的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们读初三的两所学校虽相隔不过十几里,但由于严格的管理、崎岖的山路,致使我们只有怀念,难得相见。于是那一张张青涩的小纸条就成了我们沟通的唯一渠道。为了不让传纸条的同学“偷窥”,我是里三层、外三层包了,用糨糊粘好后,再偷偷摸摸地递给同学,传给她,生怕别人看见。如若遇上早早放学,那便是我的节日。我定会骑上自行车,翻山越岭赶到她的学校。透过她宿舍的后窗户,向里面吹口琴招呼她出来。一来二去,只要一听到口琴声,整个宿舍就翻了天。

那年中考后,她上了师范,我读了高中;她在外地,我在县城,相隔数百里。一封封写满相思的书信,便通过邮车、邮递员,串起了两地的心、难舍的情。透过融进感情的字里行间,了解了彼此的学习生活、烦恼苦闷,一起祝贺学业有成、一起排遣孤独落寞;有时还会在信封里夹上一张刚照的相片,或者一枚刚摘的树叶。她说,信中读到我的影子,嗅到我的气息;我说,信中读到了她的成熟、发现了她的眼泪。那段时间,学校的传达室就是我们的相思驿站,一直延续到走上工作岗位。

她分配到一所乡中教书,我则晚两年分配到县高中教书。庆幸的是学校传达室都装了电话,可以互通信息。她那边老师少,打电话方便些;可我这里却要排队。你在前面讲电话,后面等着一堆人,想要说点暧昧的话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们约好咳嗽两声就代表“想你”,咳嗽三声就代表“我爱你”。那天,她心情高兴,我咳嗽两声,她咳嗽三声,咳嗽个不停。后面等电话的不耐烦了,我只好回头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今天感冒了!”第二天清早,她便来学校看我,带着感冒药。后来电话方便了,电话卡、磁卡攒了一大摞,再也没有了“感冒”的尴尬。

1992年,我们结束了马拉松式的恋爱,组成了家庭。随后,她调到县城,我调进机关,都配了手机,且几年间换了好几部。这时躲在无人角落里,想聊多少时间就聊多长时间,只是每月的手机费都要透支。中午吃什么饭,回家买什么东西,这些家长里短,只一个电话即可搞定。工作关系,我经常下乡出差。我走到哪里,她的电话便跟到哪里。但这不是跟踪,而是照顾。注意安全、天凉加件衣服、出门带好雨具、少喝酒多休息、感冒记着吃药……有手机在身边,便如她在身边,倍感温馨和温暖。

2005年,家里添了电脑,装了宽带。从此,除去手机,我们又多了一条便捷的交流途径。每次出差到外地,我都会抽时间找网吧(后来用笔记本),通过QQ视频与她面对面聊聊异地的城市、景点,聊聊家里的闲事、花草。有时,我会告诉她头发乱了、嘴角还有一小片菜叶;有时,她也会告诉我,脸上又长小痘痘啦、眼圈发黑没睡好吧;有时,我家那位小公主也会在摄像头前上蹿下跳,抢着插话。心里那个美呀!虽远隔千里,就如在家里。

迈入智能时代的当下,微信、语音、视频等各种便捷的通信手段,让我们的“想念”可以即时表达。虽时过中年,少了甜言蜜语,但一个表情、一个图片、一段视频,足可传递彼此的挂念。

回忆过往,我们相识在改革开放初期,又踏着时代进步的节拍,相恋、相知、相守在新时代的灿烂阳光下,不由感慨万千。这是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也是属于我们的40年。

□张金刚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