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当为职工防暑降温撑起保护伞
要防范预付卡变“坑人卡”
打击“三无”保健品 关口要前移
“后高考生活” 也要悠着点过
游戏成瘾
“网红”健康险不能成为监管盲区
APP账号注销 为何这么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击“三无”保健品 关口要前移

 

51个种类、166万粒,成品及原料总重40余吨,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机关正在查处的一起跨省生产假冒保健食品案件。近期,全国多地警方查获大量无正规生产厂家、无准确生产日期、无质量检测的“三无”保健食品案。这些“三无”保健食品不少以“效果明显”的口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备受追捧。(6月20日新华网)

“三无”保健品疯狂,不能说监管部门没有作为。事实上,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部门一直没有放松对违法者的打击,每次通报,战绩骄人。但是,“三无”保健品仍然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由此不难判断,当下打击“三无”保健品的思路、方法有问题。那么问题在哪儿?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打击“三无”保健品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来发现“三无”保健品的机制太迟钝,往往“三无”保健品害残、害死人了,引起民愤,才被发现;二来没有守住市场大门,大量“三无”保健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监管部门毫无察觉。所以,解决前述两个问题,正是堵住“三无”保健品流入市场害人的关键点。

最常见的“地下渠道”主要有免费体检、免费听讲座的方式忽悠老人上当,或者以上门推销,目标是“空巢老人”,通常打感情牌,忽悠老人“动情”购买。现代的方式是以微商模式推销,线下交货。

监管部门应当把监管关口前移,把触角延伸到社区,建立信息员、监督员制度,把社区人员、群众发展为监督“三无”保健品通过“地下渠道”销售的干将;同时,潜伏到种种保健品“讨论群”“共享群”“培训群”,及时发现和掌握推销“三无”保健品的信息,主动出击,顺藤摸瓜,把生产、销售“三无”保健品的一干人员一网打尽,相信“三无”保健品很难有藏身之地。

□犁一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