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商户把自己门前的卫生搞好了,整条街的‘颜值’自然就提升了,做生意都痛快!”在昌平区城北街道水关社区东南角的一家蔬果店,店老板支秀芹看到门前有散落的菜叶子,立马转身进店拿出扫帚清扫。
今年5月初,昌平区召开2018年深化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深化“街镇吹哨、部门报到”体制机制改革,动员全区上下各方力量,全面做好“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和垃圾分类工作。
水关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卫民介绍,水关社区对辖区所有单位和门店进行逐一入户宣传,“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同时,督导门店在醒目位置悬挂“门前三包”责任牌,便于监督检查。
支秀芹经营这家蔬果店有10余年。每天早上7点,她载着批发来的蔬菜、水果回到店里,开门迎客。“每次卸货后,我都马上搬到店内,避免占道影响行人车辆通行。”每天开门前,她都要仔细清扫店内外的卫生;晚上11点关门时,再打扫一次。
此外,“门前三包”责任制规定,商品摆放不能超出店门范围。支秀芹蔬果店附近的商家多经营日用杂物和小食品,商品都摆在店内,店外干净整洁。“以前是家家比着,就怕别人家在外面摆得多,自己吃亏。城管来了就收;城管一走,又摆出去。”某商户说,“现在,我们都签订了责任书,大家都不乱摆乱放,门前道路整洁了,来的顾客也更多了。”
为防止出现回流和反弹现象,城北街道还结合党员回社区报到、党员志愿服务日等时机,组织辖区党员认真开展进门入户宣传等工作,切实把“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到实处。
据了解,目前,昌平区共有1.7万余家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昌平区城市管理委环卫中心副主任樊海鸥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让临街单位、门店逐渐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维护环境,齐心协力共建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王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