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摸着石头过河”的来历
西游路上
为何虎难多?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摸着石头过河”的来历
改革开放40年,如果要提一个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语言,许多人会说“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认为这是邓小平的原创。事实果真如此吗?可以作一番考证再下结论。
 

最初来自民间歇后语

“摸着石头过河”原是一句民间歇后语,完整地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

这句话很早就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报道和正式文件中,如1965年6月6日《人民日报》讲道:“搞生产要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调查研究,摸到了落脚的一个个石头,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彼岸,完成任务”。农业部《关于一九五九年农业生产的几点意见》指出:“实行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和耕地三三制的伟大理想,必须有步骤,必须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九五九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不能减的太多。”可见人们很早就对这句话比较熟悉。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材料也常引用这句话,如198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

陈云讲话中引用较多

很多人以为“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说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党的领导人中李先念、谷牧、陈丕显、聂荣臻等人都引用过这句话,他们的文章或年谱中有记载。但是,恰恰是邓小平,没有引用过这句话。

引用这句话最多的领导人当属陈云,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至少可以找到7处陈云引用这句话的记载,有落在纸面上的批示,也有在谈话场合口头说的,还有在党的正式会议上的讲话。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

陈云的讲话既是对当时经济调整的具体要求,也是关于改革的方法论指导。他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是他一贯提倡的注重试验、随时总结经验的工作方法,即,对不很懂的事情,要反复地考虑、全面地考虑,还要经过试点,才能弄清楚决策对不对、方法是不是完备。

邓小平的态度和方法

邓小平虽然没有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六个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采取并反复强调的鲜明态度和重要方法。

邓小平始终坚持把“摸着石头过河”当作改革的方法。从理论指导上看,邓小平激励全党要冲破思想藩篱,大胆开拓,他强调,“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事业”“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呼吁:“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从实践上讲,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先试验、再总结经验、最后推广开来。改革之初,四个经济特区成立,这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尝试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形成了很多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反过来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深入展开,在特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1984年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到沿海14个城市,后来又一步步向全国纵深推进。

邓小平强调要“大胆地试”,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是鼓励全党面对新事物要积极探索、稳妥前进。“胆子大”和“步子稳”他总是放在一起说的。他说:“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通过试验的方法意味着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1986年邓小平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改革,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既强调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呼吁要总结经验、不犯大错,他交代:“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这与他历来的改革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摘自人民网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