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朱兆立有一对龙凤胎,从儿女双双考入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始,她经常被其他家长拉住谈育儿经验。她本人曾被评为“中国首届百名优秀母亲”,其家庭也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最近,朱阿姨家又有一桩喜事——在儿子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之际,女儿美国杜克大学硕士毕业,回国工作三年后,今年又要到墨尔本大学继续博士学位的求学之路。能培养出一对学有所成的儿女,朱兆立阿姨有哪些高招呢? 她是怎样给孩子们减负的呢?
“培养兴趣,让兴趣引领孩子们学习。”朱阿姨说,孩子们在两三岁的时候,她每天都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不大点儿就能经常冒出一两句让大人惊讶的词语和人名。等他们长大一些,她带着孩子们泡书店,鼓励他们遇到不懂的事情和不会的字查阅书籍、字典,自己解决。让孩子们通过获得他人的称赞、得到新知识而收获喜悦,培养学习兴趣。另外,她一到周末就带着俩孩子跑博物馆、科技馆,让孩子们一边玩儿,一边了解科技和自然。
孩子们上学以后,朱阿姨发现儿子的数理化学习能力强。学校里的知识根本“喂不饱”他。儿子小时候调皮捣蛋,自己掌握了课堂知识以后,就找其他小朋友聊天说话,课堂纪律总是不好好遵守。她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跑到书店,买来奥数书籍,一边自学,一边带着俩孩子当“智力游戏”来玩儿。不仅儿子把多余的精力用在了学习新知识上,女儿也靠着不服输的一股子劲头和弟弟比着学。
两个孩子虽然成绩好,但是也没耽误玩。朱阿姨不仅带着孩子打篮球、打乒乓球,还和孩子们一起弹琴唱歌。朱阿姨说,孩子们小的时候还喜欢和妈妈玩扑克牌“24点”的游戏 。这些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的童年一点都不枯燥。
“我也给孩子们报兴趣班,从孩子们4岁开始,我就开始培养他们学习钢琴、舞蹈、摄影、绘画等技能。儿子在校外学了计算机编程,五次获得全国计算机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这对他以后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很有帮助。女儿在银帆艺术团学习舞蹈,曾经上过春晚,还受邀出国演出,并在舞蹈大赛中取得过好成绩。”但是,她给孩子们报了这么多班都是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而不是单纯为了考级,为了加分。女儿在小学时,因学习压力自己放弃了继续学习舞蹈。在钢琴4级通过之后,两个孩子们和她谈心,说练钢琴的时间太长,太辛苦,不想学了。朱阿姨并没有逼迫他们继续深造,而是尊重了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们喜欢,由兴趣引领,不会形成负担。有的家长报兴趣班,根本不是孩子有兴趣。家长过于重视考级带来的利益,那对孩子们来说肯定是负担。”
朱阿姨介绍,她会比较偏重让孩子多专注有益的活动,有选择地玩。“比如我让孩子学习电脑编程时,会要求他们尽量不玩能成瘾的过关游戏,而是侧重于游戏设计,甚至让他们自己设计简单的游戏。然后再给机会,向众人去展示他们的新发明。他们玩得开心,也会在展示中得到满足感。对网络的利用好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不要让孩子沉迷其中,要让它成为一个好工具、学习助手。”
很多家长苦恼,孩子们连作业都写不完,哪儿来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呢?“其实,我从来没有刻意地看着俩孩子写作业。我有时候会在他们睡觉之后,偷偷看一眼作业做得如何。虽然没有人监督,但我家孩子没有发生过晚上11点、甚至12点都写不完作业的情况。”朱阿姨说,这得益于早早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们首先知道写作业、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养成了回家写作业、按日程表学习、玩耍、生活的习惯。即使在高考前,我家孩子都和平常一样晚上10点多睡觉。在经历过中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之后,孩子们形成了学习的责任感、有了自己的判断力,面对挑战显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本报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