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上课外班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不报培训班 树立孩子自信心
给孩子减负,我家用这一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报培训班 树立孩子自信心

王秀梅
丰台科技园区一科技公司职工
儿子19岁,大学二年级
 

“我儿子如今越来越独立,我特别欣慰!”王秀梅自豪地说。王秀梅在北京一家公司干后勤工作,她的儿子郭丁丁如今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对王秀梅来说,她从小就很少给孩子压力。

“儿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儿子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所以我采取的教育模式基本以鼓励为主。孩子有时候成绩不好,也给孩子纠错的空间。比如儿子6岁上的小学,我告诉他,一进学校肯定有适应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年级、二年级可以不拿奖状,但是三年级一定要试着拿拿奖状。结果儿子到三年级的时候果然拿到了奖状。我看着他,说了句儿子真棒。后来儿子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陪孩子做作业是很多家长“抓狂”的时刻。每到这些时候,王秀梅总会耐着性子,告诉孩子不要急,慢慢来,做作业时,有时遇到难题就告诉儿子多念几遍题;实在想不起来,再来问她。王秀梅耐心给孩子讲解,看着孩子做对了,然后微笑着对儿子竖起大拇指。王秀梅采取温和的鼓励方式,从来没给孩子报过培训班,儿子郭丁丁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下读完了小学。

在儿子正值叛逆期时,他爸爸有病了,王秀梅在医院一呆就是半年。在自控能力还不行的情况下,郭丁丁和许多少年一样,怀着一颗好奇心走进了网吧,迷上了网游。“我回来后,没有疾言厉色批评他,只是告诉他过度迷恋网络的危害,然后很快给儿子转了学。在新环境下,儿子完成了他的初高中学业,顺利走进了大学。”

王秀梅说,她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对教育有研究的专家团队到一个学校去调研,专家看了各班级的花名册,圈了十名同学,说他们是可造之材。专家团走了以后,这十个同学不管怎样,老师们一直鼓励他们,使他们自信满满,最终都成了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二十年后,专家再次造访,老师们问专家,你们转了一圈怎么就能知道这十个同学日后必是有为之人,专家告诉老师:是你们的鼓励创造了他们的成功,我们只是随便圈了几个同学。“这个故事对我感触颇深,正好我儿子性格比较内向、敦厚,所以当儿子有丁点成就,我就大加鼓励,给儿子自信,让他有成就感,让他的求学岁月过得充实又快乐。”

郭丁丁后来去郑州上大学,母子不在一地,王秀梅还是坚持跟孩子联系,并分享一些为人处世的待人之道,通过微信,发给儿子。

“我不会特别敦促孩子的学业,鼓励他只要在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把成绩搞好;相对学习,我更看重对孩子的情商培养,毕竟孩子总要一个人独立走进社会,要处理工作、生活、感情方方面面的关系,有较高的情商,孩子能生活得更开心些。或许对一个母亲来说,让孩子能够快乐、幸福地过一辈子,比让他成名成家,更有价值。”王秀梅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