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最起码应该具备的意识就是,岗位职责要大于你的职业发展。宁可得罪人,也要干好安全工作。”说这话的,是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技术支持部行政管理科的姚金彪,他负责工程院的整个安全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在安全管理上,他不怕得罪人,只要自己有道理,就决不妥协,一定要盯到对方整改隐患为止。但在不违反原则的事情上,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同事,很多曾经和他有过矛盾的同事最终也和他成了好朋友。
“有人觉得我们做安全的就是设置了一道道关卡,总是在卡别人,其实我们是在保护企业、保护员工,是去解决问题的。”姚金彪说。
鼓励大家主动思考
为安全献计献策
“我们一直在思考,安全工作如何走出传统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姚金彪希望利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工作中找到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时收获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上的提升。
工程研究院有1个试制车间、25个实验室和998名员工,车辆研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在车辆成型和正式上路之前,需要工程师们不断进行实验。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让每位工程师提升安全意识,既不伤害他人,同时也不被他人伤害,是姚金彪的重点工作内容。
以往,每年姚金彪都会开展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和培训。“但活动都是一个一个单独做,没有整合起来,容易让大家觉得枯燥。”姚金彪举例说,如果台上在讲安全知识,台下的观众在睡觉,那不能怪观众,一定是讲的内容枯燥乏味、不够吸引人。
于是,他决定创新安全活动的组织形式,去年在院内开展了“安全树”主题安全月活动。“希望我们的活动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大家主动去思考,为安全工作献计献策。”姚金彪一改以往组织者的身份,变成了“搭台子”的人。
姚金彪首先找到部门里心灵手巧的女同事帮忙,用废旧海报制作了三棵树的外框,要求全院的参与人员自由组合分成三个团队,每个团队认领一棵安全树。
“大家在树上粘贴的果实就是安全培训的成果,旁边的枝叶就是队员们的建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点等,相当于给果实输送的养分。”姚金彪说,让大家来唱戏,互相之间有监督、有督促,让职工感受到安全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活动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队员可以随时找到院里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咨询。最后,每支队伍的队长要上台演讲,阐述队伍的活动成果,邀请大家投票评比,并设置了奖励措施,以此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我们最大的特点是,让大家自主开展安全互动,而且是具有创新能力地开展安全工作。”姚金彪笑着说,希望大家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把原本枯燥的安全培训变成在严肃中带着愉悦去学。
专业工程师上台讲解
活动参与率达100%
去年5月16日,“安全树”活动正式开始,三支队伍成功组建并各自领养了安全树,并立即“较上了劲”,都想做得比其他队伍好。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三支队伍各自组织安全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向姚金彪提交活动记录和影像材料,并且根据完成情况装扮安全树。
活动期间,三支队伍共计自主开展了大范围的培训6场,出席人数共计992人,参与率达到了99%。组织各类演练活动8次,共计998人参与,参与率达到100%。最让姚金彪惊喜的是,通过活动发掘出了善于进行安全培训的工程师35名,工程师们在生活、工作上提出的安全建议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研究院基本都是工程师,很多专业技术的博士、硕士,对某些方面的安全了解得比我们的注册安全师还专业。”姚金彪说,让这些工程师们上台做安全培训,不仅给了他们展示的舞台,对观众来讲,听身边的同事讲课也让安全培训变得更有意思了。
专业研究人机工程的工程师在活动中提出,每次的会议时间不应该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对参会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果不能在两小时内谈论完毕的,建议增加会议中的休息时间,让参会人能够活动身体。
负责碰撞实验的工程师在组织安全活动时,直接把员工拉到了碰撞实验室,让大家近距离接触碰撞后的车辆。“大家脑补一下,如果你是车主,在这种变形严重的车辆里,是否还有生存的几率?”在姚金彪看来,这种让人有点受不了、不舒服的培训才是恰到好处的。
不仅让大家了解到酒驾、疲劳驾驶等造成的后果,通过活动,工程师们还详细讲解一旦真出现问题时,如何做能减少对自身的伤害。“紧急踩刹车的时候,您的身体会是什么姿势?”车型部工程师李彪是第三队的队长,在现场演讲环节,他请领导上台坐在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询问道。
“如果您的腿就是这样绷得直直的话,一旦发生碰撞,不仅脚、膝盖的骨头会折,胯骨也得折。”李彪进一步解释,驾驶员应把坐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刹车的时候腿应该仍然保持弯曲的状态,才能够最大程度确保胯骨的安全。
爆胎的时候该怎么办?应该如何打方向盘才是最安全的?很多细小的安全注意事项,专业工程师们都一一举例讲解。
“安全树的活动方式,为我们搭建了平台,让我们能够用自己的专业为团队做些事。同时,我也学到很多本岗位之外的知识,通过上台讲课,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李彪说。
“安全树”效果显现
安全隐患数量下降56%
通过“安全树”活动的开展,工程研究院取得的最大成绩是风险控制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整个院里的现场安全隐患数量从月均25处,下降至月均11处,下降幅度达到了56%。
此外,对于工程师们的献计献策,姚金彪进行了梳理,并开展了四项延伸创新课程开发,分别是《预防性驾驶》《三高试验的环境安全》《对比安全行为》及《对风险的“被害妄想”》。其中,《防御性驾驶》已经梳理完毕,编印成手册印发给全体员工,另外三项课程正在推进中,预计年底能够完成。
“有人说班车上安全带的问题,有人说门口木地板翘起来了等等,这些问题大家怎么以前不提,最近都开始提呢?这说明了通过活动之后,大家的安全意识提升了。”不仅有了固化的成果,还有一些看不到的成效同样让姚金彪欣喜,在专兼职安全员的微信管理群里,大家都开始反映一些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
“当大家把问题都能反映到我这里时,可以说能一定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工作更忙了,但姚金彪十分乐于看到这样的景象。
管理好安全工作,并不只是专业技术过硬就可以,还需要有工作思路和大局观。工程研究院里,每个部门都会有一名工程师来担任兼职的安全员工作,每到年终的时候,姚金彪都会找各个部长谈话,讲明兼职安全员是在本职工作基础上,承担了比别人更多的职能,如果和他人取得了相同的成绩,建议在奖励政策上向兼职安全员的工程师倾斜。
“换位思考,毕竟兼职安全员们为安全管理作出的努力,跟他们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关系,但确实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我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争取荣誉,也是激励、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姚金彪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