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高雅情趣 打造出特色校本课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教师朱鸿杰:
高雅情趣 打造出特色校本课程

-整理历史文献,做成的“凿壁偷光”系列资料。
-在朱鸿杰指导下,三年级学生创作的谜面创意菜谱。
-业余时间研读古典文学是朱鸿杰最幸福的时光。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恍如穿越数千年时光。

在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里,有一门有趣的课程,名为“书法品藻”。三到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都会上一节此课,深入了解书法艺术和学习书法审美。上课的老师名叫朱鸿杰,上课的教材也是他自己编著的,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门课程其实是源自老师的个人爱好,在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的情况下,衍生出了备受学生喜爱的“书法品藻”课。

沉迷古典文学 每天“凿壁偷光”

47岁的朱鸿杰是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6年。因为自幼爱好古典文学,除了教学工作外,他还常常进行文学创作。“我喜欢写诗,古体诗和现代诗都会尝试。从1992年开始,我就陆续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作品。”说起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朱鸿杰笑着告诉记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福的,即便工作繁忙,他也从未停止文学创作,看着那些漂亮的文字,串联成诗,他总会莫名地兴奋,而每一次作品被发表都是对他莫大的鼓励。

“情趣爱好就是有这么大的魔力。”朱鸿杰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他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阅读和学习上,对于古典文学绝对算得上是沉迷。而在业余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朱鸿杰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书法家、清华大学教授田书林先生。

“田教授对于书法有着独到的见解,也写了一手的好字。我也是从欣赏他的作品开始,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谦逊好学的朱鸿杰从2011年开始接触并研究书法艺术。阅读中国书法史,研究历代书论,面对那些拗口又难懂的古书、古文,朱鸿杰总能沉下心来仔细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朱鸿杰开始尝试写书论、书评,优秀作品常常会得到很多业内大师的认可和赞扬。很多作品在专业性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关注到这个默默无闻的学者。

“即便取得了一些成绩,收获了一定的认可,但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朱鸿杰总是保持着谦逊的学习态度,他把借读前人的著作以增长自己的学识叫做“凿壁偷光”,而他坚持每天“凿壁偷光”。把网上下载的相关历史文献装订成册,然后回家慢慢分类品读,复杂而又繁多的工作量,并不影响他的兴致。沉浸在书法理论的海洋里,才让他兴奋不已。

个人爱好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朱鸿杰业余爱好书法理论和书法审美研究的事情,身边很多人都知道,包括他的同事。“我所在东邵渠镇中心小学是书法特色校,有着良好的书法艺术学习氛围。”朱鸿杰告诉记者,学校校长鼓励他把个人爱好与学校发展相结合,打造别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他深入了解书法艺术,感受中国古典文化。

于是,带着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责任心,朱鸿杰开始整理自己学习的成果,设置相关课程,并编写教材。“目前,并没有适合小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书法理论及相关审美的教材,要想开设课程,学习什么,讲什么,甚至怎么讲,都需要重新研究和设计。”朱鸿杰告诉记者,为了做足开课准备,他不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更多方寻求业内专家和学者帮助,收集行业权威意见和建议。

2017年9月,“书法品藻”课程在三到六年级开课了。朱鸿杰把自己制作的看起来有些“寒酸”的教材发给学生,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书法理论和书法审美。“没想到孩子们会这么喜欢,课程反响也超乎意料。”朱鸿杰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对书法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提高他们欣赏和理解古文的能力,也有一定帮助。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课程逐步深入,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书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

当然,朱鸿杰的“书法品藻”课并非只有理论学习,他还带着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他鼓励学生创作打油诗,诗歌谜语,增加课堂上交流和互动。采访中,朱鸿杰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三年级学生创作的诗歌谜语,内容不仅有趣生动,文体还合辙押韵,很是精彩。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