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挑的担子不嫌沉
用科技让文物“永葆青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挑的担子不嫌沉

何秋菊
首博“北京文博文物科技保护研究与运用”实验室负责人
■密码:
不分心,让每一根丝线都复原
 

何秋菊来自文物大省汉唐胜地——陕西西安,从小耳濡目染了秦砖汉瓦、古建彩绘、墓室壁画的魅力,让她对文物保护有着别样的感情,2001年高考时,身为理科生的她,在别人诧异的眼光中,将高考的第一志愿填写为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学。

此后,七年本硕连读,十年工作实践,如今她又在攻读在职博士,可以说,何秋菊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全部献给了文保事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爱挑的担子不嫌沉”,她早已立志用毕生精力在这片领域里探索。

毕业后,缘于王武钰老馆长的推荐,何秋菊来到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工作。她至今记得老馆长的叮嘱:你来自彩绘文物保护大省,希望你在北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保护好北京地区出土纺织品染料的色彩。”纺织品保护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保护色彩,保护色彩首先需要明确是用什么色素,什么工艺染色而成,便于为色彩复原打下基础。“这就好比患者去医院看病,医生要先给其做初步检查,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文物‘做初检’。”何秋菊说道。

事实上,文保人员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一点不比医生少,纺织品作为珍贵的文物,能供他们做实验的,仅是修复过程中脱落的一两根1厘米左右的丝线;另一方面,纺织品所用的植物染料色素多为多种色素的混合物,而且有些还附着血渍等有机污染物等,会对结果的判断造成影响。而这些难题都被何秋菊克服了,历时两年,经上百次标准染料样品的测试分析,她提出了结合光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分析鉴定微量染料样品,突破了微量植物染料鉴定难的问题,将纤维取样量控制在0.5mm,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技术难题是一方面,对于何秋菊和同事来说,更难克服的是心理上的难关。“我们学文保专业的人多少都懂一些化学知识,在做实验时,提取染料常会用到有机试剂,这些挥发性试剂多散发刺鼻的气味,虽然会采取防护措施,但是我们都清楚,常接触这些试剂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何秋菊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很少和家人提起自己的工作内容,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她会和同事说说,彼此鼓励安慰。第二天,他们又像不知道化学试剂的危害一样,一猛子扎进实验室。“一做起实验来就会忘了时间,别人都是被动加班,我们是主动加班。”何秋菊笑着说道。

今年3月,何秋菊申报的新型铝盐施胶沉淀剂专利通过了专家论证,目前正在公示阶段。新型铝盐施胶沉淀剂也许您听着挺陌生,但对明矾大家一定有所了解,前者正是明矾的替代材料,且固色、助留效果等比明矾至少优越几十倍。胶矾水是一种书画修复中固定绘画颜料,防止颜料晕染的传统材料,但书画修复领域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胶矾水会引起纸张的酸化、变黑,以至彻底糟朽。既然它有缺陷,为什么还离不开它呢?从2013年起,何秋菊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其化学结构,她发现,胶矾水中的明矾(白矾)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它的优点和缺点均来自于其中的铝离子。“只有清晰了它的优缺点,才能避开缺点,发挥优势。”由此,何秋菊开始筛选、寻找替代品,通过反复摸索合成材料、合成方法、配比、条件,研发出了新型铝盐施胶沉淀剂,且不局限于实验室应用,在市购书画固色上,其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何秋菊说,喜爱是前进的动力,工作十年来,她为工作付出了很多,去年八月,她锁骨骨折了,只休息了一个月,她就扶着胳膊上班了,到现在钢板还在右肩膀里,没时间做手术去掉。周围人劝她抓紧去做手术,她咧嘴笑道:“我也想去,事情太多了,而且好多都涉及重点实验室的声誉!”在何秋菊的心目中,文物保护不仅是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重点实验室的声誉是历任领导辛辛苦苦奋斗而来的,他们打下的江山,我们要守护好,延续下去。”

□本报记者 张晶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