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精彩故事呈现中医药奥妙
生活总要继续
爱在一碗面条里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8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彩故事呈现中医药奥妙
——读《本草中国》
 

由中华书局推出的《本草中国》,围绕中药材与中医药传承人展开,努力挖掘和记录隐藏在红尘深处的精彩故事,呈现出中医药文化的奥妙,让人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灿烂悠远。

《本草中国》一书,由“时间、年华、双面、境界、相遇、根脉、新生、沉浮、有情”等九章组成。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授中医药知识,呈现中医药文化的奥妙,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生长于山野间的林林总总的中药材,它们除了在煎服中药时见过之外,对它们究竟是什么模样,有什么特点,是如何从山野走向药铺的,这些并不知晓,更不知晓其中蕴藏的奥妙。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特点,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一一展现中药材的采集方式、炮制技艺、医药原理、传统中医药的千年传承。通过这些故事,既普及了中医药知识,又能够让人们增长见识。

野生人参,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么,人参背后有什么奥妙呢?书中讲述了寻参人崔长安的故事。这位60岁的长白山寻参人,从十六岁起开始上山寻参。通过崔长安的叙述,人们知道,寻参的过程是艰险的,必须三五结伴同行;“上山要遵守上山的规矩”,“放山”的过程始终充满着仪式感:拜山、禁言、以木棍击打树木之音来确定方向、寻找前人留下的“兆头”、找到的山参籽绝不可拿下山必须埋回土里……从这一系列讲述中人们知道,野生人参的得来过程实在不容易,它是大自然对人们的赐予,所以,必须“怀抱虔诚、顺应自然、播种生命”才能寻找到野生人参。通过这个故事,不但让人了解到寻参的艰难,更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

《本草中国》一书在传播中医药知识方面,还做到了知识性与人文性、实用性的统一,让这本书充满趣味性、可读性。《本草中国》一书每一章的最后,都附有“岐黄药话”这个板块。在“岐黄药话”中,作者选取中医古籍中与主要药材相关的记载,或从古代诗词、史籍中钩沉,深度解读本草知识。如第三章“双面”的结尾里,作者专门介绍了“山药”这味中药。作者引用了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吟诵山药的诗句,让人们顿时觉得,这普普通通的山药,原来有如此丰富充沛的内涵,自然也会引起人们对它的兴趣与关注。诸如此类的解读方式,在作者对众多中药材的寻根究底中都得到了展现!这些洋溢文学色彩的诗词、传说等,既展现了千百年来人与本草、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彰显了中华医药文化经久传承的智慧和力量,让人不得不对中药材刮目相看,陡生敬意!同时,在“岐黄药话”中,作者还配发了许多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内容,从而增强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如在第一章“时间”的结尾,作者在讲述“红花”的前世今生时,就专门介绍了著名老中医傅宗翰先生的食疗经方——红花檀香茶的作用。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茯苓、枸杞等中药材的食疗作用,这些历史传承的方剂,让人从中受益匪浅。

为了让人们足不出户,增加对中药材的直观认识,《本草中国》一书,配有近八百幅精美的图片。它们既有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药材图、采药图、炮制药材图,也有从古代药典《金石昆虫草木状》一书中选出来的多幅彩图,还有作者精心编制的一幅本草地图,这些图片,从多角度、多视野,直观呈现本草的多重境界与道地产区,诠释中医药文化的瑰丽多彩。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能够一览中药材的风貌,直观地亲近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贾登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