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项目建设者、青年突击队队长荣艳东斩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荣誉称号。当天,荣艳东分享了自己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岗位故事,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职工的职业精神,诠释出青年服务副中心建设的情怀和担当。
连续50天坚守项目一线
2010年7月,初出校园的荣艳东加入中建一局二公司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一期工程项目部。当时项目正值装修收尾冲刺阶段,项目管理人员身先士卒,连续50天坚守一线,和工人一起抢运物资、扛沙袋搬水泥,大家誓保工期的努力深深震撼着刚入职的他,这也成为刚走出校园的荣艳东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情景。荣艳东说,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第一桶金”,远比金钱更有意义。很快,他就在新员工中崭露头角。
2011年3月,项目部凭借完美履约,公司再度承建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二期工程,刚入职不满一年的荣艳东受命单独负责学院食堂单体的技术工作,足见他的成长。
2012年9月,荣艳东转战到军队小瓦窑工程担任区域负责人。从技术系统转岗到生产系统,他迅速地将技术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完美结合,在融会贯通中创效创新,并由此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产系统管理人员。
2016年底,荣艳东转战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工程,在指挥部组织的开工奠基仪式上,荣艳东的内心再次掀起波澜,“那一刻感觉到自己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参与副中心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工程,内心确实是非常的激动。”
克服恶劣天气投身副中心建设
2017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基坑开挖到了关键时期,然而7月20日北京遭遇一天一夜的连续强降雨,为保证基坑安全,荣艳东领着防汛突击队全体队员冒着风雨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检查,突然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B2工程基坑内一个抽水泵接头崩开,降水重新涌入基坑。
荣艳东接到通知讯息,马上带着防汛抢险队员第一时间冲到现场,拉闸、断电、提泵、换管,这些看似简单的程序在雨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平时的防汛演习在这时显现出作用,大家配合起来紧张却不慌乱。泵接好了,基坑里面的积水得以及时排出。而荣艳东和项目防汛突击队队员,虽然穿着雨衣,但经过一番抢修后,全身早已经湿透,鞋里也灌满了泥浆。
从开工前的一片荒土地到逐步建设成的座座楼宇。荣艳东带领项目青年员工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北京的冬夜是寒冷的,北京城市副中心BIB2工程施工现场,却在光影交错中呈现一片繁忙,施工吊装作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确保主体顺利封顶,荣艳东带领突击队员已克服寒冷等恶劣天气,连续昼夜鏖战了50多天。
荣艳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将螺栓更精准地定位钢梁,负责吊装钢结构施工的工人不顾寒冷,摘下了自己的保暖手套,用带有温度的手紧紧扶持着零下十几度的钢梁,以便提高稳定性。等到螺栓穿孔作业完毕后,工人的手表皮和钢梁冻在了一起,移开手时更是被扯下了一块皮。荣艳东回忆,当时工友诙谐地说了一句:“小事情,这才说明真的是用血肉建造出了一座新北京城”,也让他对建筑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仰。
以先锋志愿精神塑青年形象
北京城市副中心B1B2工程是新北京建设的千年大计工程,荣艳东作为一名参建者为能给新北京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倍感荣幸。然而即使工作再忙,他的身影依旧活跃在每一个公益志愿活动和社会文艺活动第一线。
2015年荣艳东参加了“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志愿者活动,并在观礼台前为抗战老兵服务。荣艳东回忆说,从一次次的培训演练到9月3日当天的志愿服务,搀扶着抗战英雄的那一瞬间是他最骄傲的记忆,“能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传承抗战老兵的力量,一切都弥足珍贵。”
除此之外,荣艳东致力于用自己的言行带动更多的青年员工,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的建筑生活。他在北京交通广播传播副中心建设者的心声,在“北京榜样——副中心建设特别奖”颁奖典礼上带领突击队员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在青春建功副中心——通州区各界青年纪念建团95周年大会上,抒发与副中心共奋进的青春情怀;在北京地铁站复兴门站处的展览板上,荣艳东带领的青年突击队成员海报精彩亮相,展示了青年先锋的风采;在“爱无界 锋在行”全国接力大型公益活动中,荣艳东带领突击队员身体力行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
荣艳东将所有的热血洒向每一个生命的赛场,成为引领青年的风向。
“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荣艳东的女儿今年两岁,每天晚上都喜欢抱着爸爸送给她的洋娃娃睡觉,但是前两天荣艳东发现,女儿不再抱着洋娃娃入睡,而是紧紧抱着他的包入睡。妻子告诉荣艳东,女儿说怕他一早起床就背着包去上班,因为总是一别就是数日难相见。
第二天早上,荣艳东正准备趁女儿还在安睡偷偷离开家时,女儿竟突然从床上爬下来跑到门口,张开她的小手拦在门口不让他走。女儿还小,还不怎么会说话,嘴里只嘟囔着“爸爸别班……爸爸别班……”在这一刻,荣艳东的心里是酸楚的。
“以后她会明白现在的一切是为了什么。”荣艳东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给自己勇气和动力。作为当代青年建设者,荣艳东希望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韶华”。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李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