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位于江苏省苏州城东南25公里处,这里水土肥美,沃野广袤,百姓富足,是地道的“鱼米之乡”。唐朝的诗人择此隐居长住,元代的画家在这流连驻足,连天庭的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时途径此地,恋恋不舍,遂“落户”于此,为当地老百姓供奉为避邪镇风的神兽,它端坐在古镇大门口,年复一年庇佑着一方百姓。
出世入世甫里清风
进入古镇,热心的当地人会善意提醒你:来我们甪直一定要去“保圣寺”看看哦!“保圣寺”属“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内除却圣手杨惠之亲手所摹的传世塑壁十八罗汉,西院另有陆龟蒙和叶圣陶的墓冢。一千多年前,官场失意的陆龟蒙隐居于此,开始了有酒有诗的逍遥日子。中国的文化史上,却多了一声寄情山水的长啸和一颗自由自在的灵魂。时间一久,生活窘迫起来,他一边躬耕垄亩,一边吟诗著书,闲暇之际,还动手做上几道精致美味的小菜,邀上皮日休等几个好友,喝喝酒、斗斗鸭。用现代流行词来说,就是“暖男”一枚,他的拿手绝活甫里鸭和甫里蹄是打耳光也不松口的美味。被官场冷落的老陆在与青山绿水相偎相依、和清风明月心心相印的惬意日子里,写下了在中国农具史上有重要价值的著作《耒耜经》和一些关注生民疾苦、接地气的小品文,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被鲁迅先生称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采和锋芒”。在清风亭内小坐,于斗鸭池畔徜徉,陡然滋生出一番“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
一千多年后,叶圣陶来到了保圣寺西院南侧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担任教师,鸳鸯厅是当年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宿舍。穿透岁月的云雾,依稀可以看到三尺讲台上执鞭任教的激扬青春,墓园古银树下的“生生农场”是当年叶老师创办的师生共同劳动的新型农场。叶老故世后,家人亦遵其遗嘱将骨灰埋在曾经执教过的校园。和千年以前的古人陆龟蒙天长地久地作了邻居。两墓相距不足百米:两个不同时代的文人,一位出世隐逸,诗酒逍遥之际仍不忘生民疾苦;另一位则一腔热血,怀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走”的理念积极入世,育人无数;两者却是一样的悲天悯人。“垂虹夹小亭,斗鸭闻荷馨。魂去池尚在,客来思故人。”造访古镇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胸怀天下书生本色
从保圣寺出来,途经香花弄朝东走,有沈柏寒旧居,沈家原是甪直土豪大户,宅院坐北朝南,从墙门、仪仗厅、大厅、乐善堂、书房到堂楼呈中轴线一共五进。正厅乐善堂前后重轩,楹联“经济有成,事业俱自苦志起;读书最乐,俊彦都由名教来。”让人感受到耕读世家的气氛。他以弱冠之年东渡日本,深造归来,积极从事教育事业,捐资创办现代学堂,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
中市下塘街 6 号是王韬故居,王韬一生足迹遍布山川江海、古镇乡村、欧洲列国……是国父孙中山的老师。故居的鸳鸯厅屏风前置王韬半身铜像,他本是一介书生,面对洪杨之乱,屡屡上书献御戎、平贼方略;避难香港,创办《循环日报》;应邀欧洲,呼吁改良变法图强;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一生化为韬馆四壁百幅图片和数千文字。
民俗民风醉美江南
有人说,江南古镇都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般大同小异,河流一多就造就了桥,甪直素来享有江南“桥都”之美誉,水多而桥密,区区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就有宋、元、明、清各年代大大小小的石拱桥,桥梁的密度超过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三元桥、万安桥、众安桥、和丰桥、环玉桥……在一方水域上躬俯千年,悄无声息地成为一处古迹,2300年的历史,勾勒起甪直千秋万载的风雨影踪。
随意行走老街上,鼻尖闻到一股酱香,几乎每家店铺、摊贩都在兜售着一种古镇特色小吃——甪直萝卜干,它颗粒均匀、晶莹透明,在太阳照射下,还泛着琥珀的光泽,拈起一颗,往嘴里送,很有嚼劲,脆而不硬、酥而不烂,咸中透甜味、酱香馥郁,这就是驰誉中外、味道好到打耳光也不松口的甪直萝卜干。甪直本地的居民,最喜欢在炎炎夏夜,一家子围坐在院子里,支起一张小方桌,就着一碟置于青花小盘里,切得均匀的萝卜干吃上一顿可口下饭的“淘茶饭”。
小贴士:
交通:苏州市区有公交518、52、18路可直达甪直,在昆山南站下,可乘坐111路到南港汽车站,约25分钟,步行到古镇路程稍远,可租电动三轮车到达,票价2元左右
门票:门票78元1成人,包含各小景点
特色美食:蹄髈、熏青豆、海棠糕、太湖三白、甪直萝卜干
住宿:古镇内有名宿客栈,古镇外有连锁酒店和星级酒店,建议住在古镇里面的民宿
□申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