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没有想到,把社区养老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女社工年仅29岁,她成立事务所之初申报的“邻里互助养老”项目,当年就获得了市民政局的支持和奖励。走在街上,檀营地区多数老人都认识这个年轻姑娘,她就是王新童,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带头人。
自2015年起,王新童致力于社区养老服务,用爱和独特的社会工作方式,倡导出一种全新的社区养老模式。事务所凝聚起社区千余老人,免费慰老服务辐射上万人次,他们把先进的社工理念带到百姓身边,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家共建和谐社区的行动力,一个以“自我转变”成就“群体和谐”的星星之火,正悄悄燃起。
关注社区养老 成立社会事务所
和很多年轻人不同,大学毕业后的王新童没有选择随便找个工作草草就业,而是回到家乡密云,追寻她的“大梦想”。
“我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而目前国内的社会工作事业并没有发展到很先进的程度,总想做点什么,让学以致用。”王新童说,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乡后,她都十分关注社区养老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老人,他们既不愿意进养老院集体养老,也没有条件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调查中,王新童还发现,密云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突破9万人,老龄率达到20%。而真正实现相对理想化的养老人群并不多,各种养老问题显现。
于是,如何转变大家的养老理念和寻找适合当地老人养老的方式,成为王新童思考的问题。直到2015年,王新童琢磨了很久的小心思终于日渐成熟了,她决定把梦想付诸于行动。
成立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亲自策划书写项目申请书,王新童顶着所有人的质疑,坚持走上了“社会工作”这条路。当年3月,王新童关于“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的项目申请书送到了北京市民政局。4月,中标的好消息,就让王新童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没有任何背景,没有经济支持,王新童凭借扎实的调查基础,科学的理念指引和极具操作性的方案及执行保障,独自完成了项目申报的全部过程。“也有人出资向我购买想法,高薪挖我去更大的企业平台,但是我都拒绝了。”王新童说,“我更倾向于让梦想在家乡落地,等想法变成现实的那一天,回馈家乡父老乡亲。”当然,王新童并没有因为项目终能落地而变得骄傲,而是更加细心地落实项目中的所有细节。
怀抱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养老服务梦想的王新童要求每一位志愿者都怀揣一颗志愿之心,她自己更是如此。王新童始终强调,社会工作是充满爱和正能量的事业。“由于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公益性的项目,所以需要面向社会招募很多志愿者。”王新童招募志愿者很严格,要有爱心有责任感,还要登记造册,必须经过沟通技巧、救护常识等四期专业化的培训班之后才能上岗。
据统计,事务所目前有专职社工5人,其中3人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并且全部有5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深知老年人需求;有志愿者90人,其中包含医疗志愿者23人。他们联系社会资源,为辖区老人提供家务助理、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探索特色养老模式
建设互爱共荣和谐社区
说了半天“社会工作”,王新童的社会工作到底是如何落地实现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让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实现医养结合和老有所为。”王新童告诉记者,她的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就落地在家乡——密云檀营地区。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王新童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倒挂的关系,采取调动社区中散落的剩余劳动力,妇女、低龄老年人,通过培育使他们成为志愿者,实践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
举个例子来说,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提供的“家务助理”服务,就是采用招募低龄老人或待业妇女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基础家务服务。这样既解决了老人的居家养老的问题,又能调动社区零散剩余劳动力,满足其就业和参与社会工作的需求。
实践中,王新童也会作为普通志愿者深入到老人的家中,为其提供服务,跟老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我的事务所关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采用社工参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在密云地区实属首例。”王新童说,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的突出优势在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不需要离开家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养老,邻居作为老年人所熟悉的面孔可降低老年人的戒备心理。
为了实现最终的可操作性,王新童的事务所注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对象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能力建设理念,在社区中与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把我们当做亲人,对我们敞开心扉,让我们非常感动。”让王新童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姓胡的老奶奶,“我几乎每周都会抽时间去看她,超过一周没上门,老人就会打电话来询问,‘最近是不是太忙了?’‘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啊?’‘不要累着自己。’” 老人暖心的问候,让王新童觉得,辛辛苦苦做这么多事,都是值得的。
“未来,我们的服务将会辐射密云区每个社区和村落,通过邻里互助模式、组织活动让居民参与养老体系建设,人人建立居家养老模式的主人翁意识,参与设计。”在王新童的设想中,社区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新家园。邻里之间应该是充满公益之心,志愿之心,互爱共荣的和谐关系。“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那股‘人情味’。”
初涉精准扶贫项目
让梦想找到个温暖的落点
随着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日趋成熟,王新童的事务所也开始涉猎精准扶贫项目。
“2016年起,我带着我的想法与项目方案,来到了密云区溪翁庄镇的贫困村——尖岩村。”王新童告诉记者,她带领那里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妇女组建了一支手工编织队,带领她们学习手工编织技能,首次研发了属于惠泽华龄的产品,并设计的logo作为注册商标,为产品所用。
“总的来说,我们是在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式,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寻求科学合理的脱贫方式。”王新童说,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她也总结出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项目经验,推出“五个一批”措施,实现“六项精准”目标,以此确保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救助水平取得新提升。
工作越来越成熟,王新童的梦想也一点点在实现。交谈中,说起逐梦这条路,王新童笑着说,她的梦想是拥有一个温暖的落点,这不仅仅实现了她自己的个人价值,更为享受梦想成果的人们增加了无限的幸福感。
“听老师说,我是大学同学里唯一一个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听到这些消息,我也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该沮丧。”王新童说,社会工作是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它是一种助人自助活动,需要更多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工作,也是最没有“钱途”的事业,因为它的工作性质就注定了从业者要以奉献和公益开始起步。王新童说,事务所成立三年以来,她没有得到过任何实际的经济收益,但她看到了社区的变化,收获了社区老人的信任与支持。“我很满意一路走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也相信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王新童笃定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满满信心。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