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最北京》栏目播放走访《内联升》的片段,勾起了我对奶奶的思念……
奶奶生于1902年,属虎,1981年去世。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日伪和新中国四个时期。她有着一双“白薯脚”,所谓“白薯脚”就是小时候缠过足,后来不缠了,脚就长成了像一块熟白薯落在地上。
奶奶一生勤劳、善良、俭朴……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我家姊妹多,只有父亲一人上班挣钱,我们穿的鞋都是奶奶做的千层底布鞋。
做鞋的过程很复杂,为了减少家庭开支,奶奶托人从外地买来生麻,自己搓成麻绳,找来不能穿的破旧衣服和碎布头,棒子面打成浆糊,然后把破旧衣服撕成碎片和碎布头一起抹上浆糊,一层层地糊在破旧桌面或木板上晾干,就成了做鞋底的“格本”。
再按照脚的大小用剪子把“格本”剪成鞋样,用白布条把边包起来,把几个包好边的鞋样摞成鞋底厚度,就开始用锥子纳起来。先用锥子扎眼儿,再用穿着麻绳的大针穿过去,穿不动时就用手指上的顶针顶或者用钳子夹。纳完的鞋底一面针脚又小又密排列十分整齐,一面针脚较大杂乱无章,绱鞋时把针脚小的一面朝下与地接触耐磨,另一面还要加上一层用白布包起来的“格本”放在上面,相当于鞋垫。最后选整齐一点的“格本”做成鞋面,鞋面有方口的,有松紧口的,冬天的棉鞋有骆驼鞍的,有气眼系带的,鞋面布料先是黑条绒,后来是黑冲锋呢。
那个时候除了做饭,大部分时间奶奶都在做鞋,因为常年做鞋,奶奶手指上经常缠着橡皮膏。可是,那会儿我一天到晚在外面玩,经常爬山,在水泥地面上玩篮球,一双鞋子不到一个月就坏了,奶奶有些不高兴,可那时我年幼无知,哪里知道奶奶做鞋的艰辛!后来,奶奶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父亲从废品站买来废旧轮胎,剪成鞋底大小,用球皮钉钉在布鞋底上,从此延长了鞋的寿命。
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我除了夏天穿塑料凉鞋外,都是穿奶奶做的布鞋,一直到上初中仅买过一双处理的球鞋,至于穿上皮鞋是我参加工作以后了。可以说,我是穿着奶奶做的千层底布鞋长大的。
奶奶一生勤劳,我还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已近花甲之年的她带着我们姊妹去九龙山开荒种地。奶奶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与街坊邻居的关系十分融洽,有几个搬走的邻居,每逢过年节都来看望奶奶。
我们七个姊妹中,奶奶对我疼爱呵护最多,记得小时候冬天起床,奶奶总是把棉袄棉裤放到火炉上烤一烤再给我穿。还经常领我在门矿桥附近的大水泥方墩下玩耍,看着来往的骆驼队……这些都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奶奶离开已经快四十年了,愿奶奶在天堂里不再劳累!
(照片中第一排从左第四个是奶奶)
□马立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