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个“劳模世家”的精神传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劳模世家”的精神传承

劳模张德公在工厂车间指导工作
劳模张海峰参加工作会议
劳模张平(左一)为客户答疑
张德公:
男,81岁,高级经济师。曾任顺义县化肥厂厂长、书记,顺义县工业局局长,顺义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荣誉表彰,1989年荣获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奖。
张海峰:
男,57岁。现任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2001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张平:
女,34岁。现任顺义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担保业务二部副经理。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81岁的爷爷于1985年当选北京市劳模,57岁的叔叔于2001年当选北京市劳模,34岁的她于 2015年当选北京市劳模。在北京顺义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三代劳模薪火相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勤俭实干、淡泊名利、乐于奉献、赤诚奉公的精神底色始终在这个家庭里没有改变,劳模精神已经成为这个家庭数十年来的“传家宝”。在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劳模世家”,探询三代劳模的精神传承史——

第一代劳模张德公:

从拯救化肥厂到打通民用气,他用实干书写奉献

在张德公老人位于顺义的家里,一朵写着“光荣”的劳模大红花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已经80多岁的老人,把一摞奖状证书当宝贝一样珍藏着,对他来说,这是一生最好的总结和回忆。

张德公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高中毕业后,张德公来到顺义县三八鞋厂当了一名教师,随后他又调到顺义染料厂工作,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充电,自考了北京电视大学的大专学历。凭借勤奋肯干、钻研技术,他在厂里逐渐从一线职工做到厂长。

1978年,张德公临危受命,调任顺义县化肥厂厂长。那个年代顺义县是农业大县,顺义县化肥厂也是重点企业之一,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化肥厂连年亏损,当时连换六任厂长都不见成效,直到第七任张德公上任,这个老厂终于有了转机。如今,提起对化肥厂的改革,张德公总结了两个重要举措。一是重视人才。他说,那时候厂里的知识分子大约半月回家一次,他就派车接送,诸如此种细节虽小,却激发了他们技术革新的热情,促进了厂里生产技术的提高。二是严格经济责任制。张德公记得,当时他列了3000多条职责,每个人每天做什么,工作指标非常清晰。正是这个制度,成为化肥厂翻身的关键,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化肥生产量、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要管人要先服人心。当时,张德公这个厂长在厂里一点架子也没有,他甚至穿的比工人还朴素,一身再生布做的衣服,经常还带有油污。原来,他经常到车间转,遇到机器故障,就亲自检修。工人们都受厂长实干精神感召,干劲儿十足。在张德公的带领下,化肥厂效益逐年上升,只用三年就扭亏为盈,厂里的事故率也大大降低。张德公任厂长十几年没有发生事故。化肥厂的成功改革得到了顺义县乃至北京市政府和领导的肯定,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化肥生产企业的标兵,很多地方派代表来厂里学习取经,该厂也名噪一时。

张德公写过一篇回忆文章,他说自己的夕阳生活有两大乐子。一个是当年对化肥厂的改革见到了成效。“那时候,每天早上就看到一辆辆马车拉着我们厂里产的化肥去田地,非常欣慰。”另一件让他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轰动一时的民用煤气工程。“当时化肥厂生产氮肥时有释放气,就当废气放了,我就想能不能把这部分气体利用起来。”当时的张德公不仅想着节能减排,还琢磨着为百姓做点实事,一举两得。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顺义县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他马上开干,召集班组加班加点定方案,有时一周不回家连轴转,前后花了半年时间,最终于1989年点火成功,当时的市长领导还参加了剪彩仪式。这个工程不仅让顺义城关4000户的煤改气,用气做上了饭,还清洁了环境,后来直到天然气入户,他们一直使用这种煤气多年。该项工程是全市郊区县首家民用煤气工程,也给现在的顺义区燃气公司顺利通气做了铺垫。

“让千村农户粮满仓,叫万家居民炉火旺。”这是当时张德公在化肥厂时提出的服务口号,也是他多年的心愿。无论在何种工作岗位上,张德公一直以“实干”二字要求自己,为老百姓为国家做了很多实事。1990年他调任顺义县工业局局长,主抓国企经济建设,由于他当时负责顺义热电厂的重点项目,退休又被返聘,一直干到72岁才在顺义区经济委员会正式退休。

第二代劳模张海峰:

从工人到副总,他是燕京一颗闪耀的螺丝钉

约张海峰当面采访一直没成功。现任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的张海峰,忙得甚至没时间回家。

用母亲的话说,张海峰跟父亲一样,都是工作狂。在她看来,儿子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的劲头儿,跟从小到大父亲勤俭、实干的家风教育息息相关。

1980年,张海峰来到燕京啤酒,先后干过焊工、钳工,当过动力车间维修班班长,再到车间主任,直到现在升为企业副总。从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不难发现,他的职业发展道路与父亲有很多相似之处。

张海峰在厂里是出了名的“ 能人儿”。早在做维修工的时候,张海峰就显露出了不凡之处。他说:“ 螺钉从机器上掉下来,能再拧上去,就算是称职的维修工了,可我却想做一名想办法不让它再掉下来的维修工。”他除了维修机器、维护保养设备,总琢磨着小改革,提高产量。

1995年,张海峰刚刚调入第二包装车间当书记,就主动担起了一个大活儿。当时车间洗瓶机除标系统“内洗不净,外挂标严重”, 影响了啤酒生产量,就连生产厂家的工程师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更新。张海峰下决心要进行洗瓶机的改造, 为企业增收节支。他默默带领大家,白天拆装机器, 晚上画图纸,,加班到深夜一二点是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张海峰在洗瓶机中加装上了新的自行设计的除标装置, 解决了洗瓶机难题,当年第二包装车间的啤酒产量大幅提升,为企业创经济效益784万元。目前,全国20 多家啤酒企业都在应用这项创新技术。

1998年,张海峰被任命为第十二包装车间主任兼支部书记,迎接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安装由德国引进的每小时产36000瓶啤酒的全自动灌装线。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力量不足,缺乏先进安装工具,与德国工程人员沟通困难。所有障碍面前,张海峰树立起一个信念,就是迎难而上,按计划完成任务。他带领车间十几个工人,夜以继日,有时嚼着饭就到了安装现场,就这样连续攻坚三个多月,最终提前完成了安装目标,让本来不看好他们的德国工程师操着不利索的中文说了一句:“燕京职工,真棒!”

多年来,张海峰参加了喷淋系统、降箱机、杀菌机及附属设备等十多项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效益,,被干部职工誉为啤酒灌装线的行家里手。

张海峰“ 钻劲儿” 与“ 韧劲儿”跟父亲非常像,对此他的母亲总结说,每次儿子回家都会跟父亲交流工作,认真地向父亲取经,父亲说的最多的就是好好干,不能浮躁,还经常会跟儿子讲化肥厂的改革故事,分享管理的智慧。

在管理岗位上,张海峰颇有父亲当年的风范。“张海峰调到哪个车间哪个车间就会创出新成绩”,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面对工作任务,他总是率先垂范,要求别人的自己先做到,勇于挑重担,第二就是下沉到一线,关心职工,尊重人才。虽然现在已是副总,但是他大部分时间还是去车间,了解生产情况,了解职工困难,他总是能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他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给分到公司的大中专毕业生做思想工作,很多职工正是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获得了岗位上的快速成长。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父亲的教导常在耳边。不管是当工人,还是干管理,张海峰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企业的一颗螺丝钉,立足岗位默默奉献。

第三代劳模张平: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她接过劳模“传家宝”

2015年,当张平在北京会议中心颁奖仪式上接过北京市劳动模范奖章时,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这份荣誉,对她来说太不一样了。在她的大家庭里,爷爷张德公、叔叔张海峰都是劳模。而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光荣地接过了第三代劳模的“传家宝”。

2010年1月,张平来到顺义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从事担保业务部工作,主要负责办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政策性小额贴息贷款担保。刚入行时她对业务一窍不通,为了尽早干好工作,她把能挤出来的业余时间都用起来,钻研理论知识。晚上哄孩子睡着了,她还要看书到夜里12点。就这样,张平在短时间内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还学习了相关的法律和金融知识,这对她工作帮助很大,极大地丰富了业务经验。

张平在工作中很快做出了成绩,这离不开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上班第一天,她就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工作原则:高效快捷、认真负责、用心服务。

能否及时办理贷款担保手续关系着企业存亡,这让张平时刻有紧迫感。“比如,我的客户很多是养殖户,他们急需小额担保贷款买猪崽,如果业务办得慢了,错过年初买猪崽的时间,靠养猪为生的这家人一年的收入就都给耽误了,看着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逼着自己一定要抓紧办。”通常完成一笔担保业务,从入户调查、收集资料、核对账目、撰写报告到完成放款,往往要经过两个月时间,而张平最短一次仅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合规手续,成为了全公司效率最高的业务员。

资金问题无小事,张平谨记在心。在放贷过程中,一旦调研不扎实或贪图便宜,就可能遭受损失。在这方面,张平可以说是铁面无私的“女包公”。对于实际调研中发现的公司账目弄虚作假、贷款用途不明、企业负责人有不良嗜好等情况,她坚决不予放款。

不仅有铁面,更有柔情。在客户面前,张平也是热情的“贴心人”。她日常工作服务对象多是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养殖户,他们中大部分人对贷款担保业务流程了解不多,为减少贷款户困难,为他们节省时间,张平在签署合同、办理抵押手续等重要环节之前,都会用电话、短信等方式提醒贷款户带齐所需的相关证件,有效提高了办理效率。放款后,她定期进行贷后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客户续贷愿望,及时为他们解读相关的新政策,主动地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正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让张平付出了更多心血,就连休息时间她也想着工作的事。有一次,她承接一家壁纸企业的贷款担保项目,为了解壁纸行业的状况,核实该公司壁纸在各区县销售情况,那段时间,她和丈夫一到周末就带着女儿逛建材市场,从顺义的建材市场到市里的建材城都出现了她们一家人的身影,正是因为下了功夫,对于该企业市场销售情况,她做到了然于胸,接下来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去年7月,张平接手了一个企业的贷款担保工作,那时她怀胎五六个月,她为了工作一次次冒着酷暑跑到密云走访调查。那段日子,从入户到放款,20多天,她和同事一起加班,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重要的担保任务。张平怀二胎反应很大,但一直到生孩子前三天,她都坚守在岗位。那时候,办公室里总能看着她挺着孕肚,在认真解答客户的咨询,或者在撰写项目详评报告。张平的拼劲儿特别让奶奶心疼,她说,孙女怀孕的时候一直腰疼,但为了工作都坚持下来了。

虽然到顺义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仅7年时间,但张平凭借勤奋和用心,快速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尤其是她担任担保业务二部副经理之后,带领部门屡创佳绩。2017年,张平带领部门同事开展担保业务,共上报中心评审会项目64笔,金额共计17932万元,已放款金额17835万元。

对话张平

精神的传承 榜样的力量

在张平的大家庭里,不仅爷爷、叔叔是劳模,她的父母也是优秀职工,一代又一代,无形中进行着一种精神的传承,传播着榜样的力量。记者对话新一代劳模张平,试着探寻劳模家庭的传承故事。

记者:在你的成长中,爷爷、叔叔对你有什么影响?

张平:爷爷是我的偶像。我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给我的印象特别和蔼可亲,同时又特别忙,有时候一连好多天都看不到他,奶奶告诉我,爷爷做的工作关系到好多人的幸福,我就明白了。我还看到了他好多奖状,那时候就特别崇拜爷爷,想将来要像爷爷一样,也要做了不起的人。

叔叔就像当年的爷爷一样,我很少能看到他,每次节假日家庭聚会,也总是少叔叔一个。爷爷和叔叔都是拼命三郎,无形中这种工作上的拼劲儿也会影响我,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记者:爷爷从小对你的教育是怎样的?

张平:爷爷告诉我要踏实做事,真诚做人,不能有半点儿投机取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爷爷从小特别关心我的学习,放寒暑假第一天,他就带我去书店买书,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但爷爷说,把所有钱给你们买书都舍得。爷爷特别爱学习,自学英语、理科,我上初中他还能给我辅导物理化学呢。

记者:在工作上,爷爷有什么嘱咐?

张平:入职前一天,爷爷特意找我谈心,他嘱咐一定要认真工作,家里的事情都不需要操心。每次爷爷让奶奶给我送水果都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只是悄悄地放到公司门卫那里就走,怕打扰我工作。

还有一次,爷爷过80岁生日,正赶上我在单位值班,我想跟同事换一下,爷爷听说了非常生气,说我不把工作当回事,他说他生日不重要,工作第一,硬是不让我倒班。爷爷是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这种态度让我铭记于心。

记者:你获得劳模后爷爷什么反应?

张平:他特别高兴。当时我第一时间给他打了电话,他还专门找家里人一起吃了饭庆祝。老人家说,自己坚守的信念有了接班人。

记者:你怎么理解爷爷坚守的这种信念?

张平:他自己总结了三条,实干、勤俭、忠于党。我理解就是,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这是我从爷爷和叔叔那里看到的劳模精神,也是我现在一直铭记于心的。虽然时代变了,但是这种劳模精神没有变。

□本报记者 张江艳/文 于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