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以画为语说良言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会干部沈新立:
以画为语说良言

 

沈新立是昌平区总工会外宣干部,几十年来,他的业余最爱就是画画。他为自己取笔名为“良言”,希望自己的绘画成为一种语言,就像那些金玉良言一样,给人以感悟和启迪。

1977年,16岁的北京小伙儿沈新立在四川服兵役。由于一次偶然的因缘,他与当时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研究生的著名油画艺术家何多苓相识。本来就热爱画画的沈新立,经何多苓的点拨,对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看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服役结束后,沈新立回到北京,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埋头专注于绘画研究。二十多年来,他研究各家各派的绘画风格和作品,一直铭记何多苓的教诲,坚持写实不写意,但一定要有很深立意的创作宗旨。

看过他的画的很多人都评价,既有传统的因素,又与当代艺术相通,接近写实但又不完全写实,他喜欢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那些“气韵生动”和“似与不似之间”的感受。

但与何多苓专注于油画创新不同的是,沈新立喜欢国画艺术,他将西方的素描技法和东方的积墨法结合,通过自己的创新研究以实现类似工笔画和油画的写实精细的绘画效果,形成了自己的绘画手法和风格。不过,沈新立说,这仅是绘画之美,他更在意艺术之美,也就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灵魂和底蕴。

沈新立在研究国画艺术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油画艺术的立体感和精美度,也能做到不失国画艺术之韵味。“我不喜欢写意的表现方式,因此我在国画创作中总是要求自己做到结构逼真、层次细腻、颜色丰富。”

“我的绘画一直都很写实。因为我喜欢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并且认为具体的形象是很能打动人的。但是我又不喜欢那种接近照片式的写实,而是喜欢把一些个人的感悟、个人的技巧介入到描绘的对象上,形成我的画面。”谈到此处,沈新立拿出他最近完成的作品举例,画面中是一个残破的白瓷瓶,精美而富有底蕴,仿佛诉说着时代变迁的种种,而在残破的瓷瓶中,有一只小鸡把瓷瓶当作了自己的小窝,一静一动,一死一活,过去与现代,世间的种种,凭你感悟。瓷瓶、古屋、青铜器皿成为了沈新立最鲜明的符号。

在外人眼里,沈新立是个热情、直率之人,很多人认为他有时像个孩子,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我觉得人活一生,什么活法都有,但如果活得不真诚,那等于白活一辈子。”年过五十的沈新立自有他的心得体会。因此,沈新立并不在乎外人的评价和看法,他依然热情而真诚地生活和创作。

而在沈新立看来,他的真诚带给他人生很多的收获,那就是他身边有一批交往深厚的挚友,“你真诚爽快,自然会有实在爽朗之人和你交往,这样的友情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沈新立的真诚,还表现在他的创作。沈新立有一句座右铭:因为真诚所以专注。他是个专注而忘我的人,最近他迷上了古代的青铜器之美,于是,他抽空去了好几次博物馆去看实物。由于博物馆不让照相,他就经常趴在电脑上做“网虫”,不停地搜索有关青铜器的各种图片和资料,“接下来,我希望用青铜器作为绘画主题创作一系列作品,因为它的质感、颜色和历史韵味实在是太丰富而具有美感了!”

而对于他的作品,沈新立的态度更是率真,那些捧场的美言和评论他从不在意,因此他很少参加各种笔会和活动,他在意的是人们是否真的喜欢和欣赏他的作品,因此,2013年6 月,当他得知塞尔维亚驻华大使佐澜很欣赏他的作品而邀请他到大使馆做客时,沈新立欣然前往,并向佐澜赠送他最喜欢的国画作品。

“我就是想画完,挂在墙上,让喜欢的人来欣赏。”沈新立说。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