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神圣之城”查尔斯顿
香山脚下拜谒武林大师“童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4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圣之城”查尔斯顿

 

查尔斯顿,意即查尔斯镇,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一座沿海小镇。成立于1670年,为了纪念英格兰王查理二世而得此名。英格兰王幼年流亡,1660年重返故国,于伦敦登基,史称“王室中兴”。为了酬报八位患难与共的忠臣,查理二世御赐对岸一块新发现的殖民地。八位新主人随即携带家人随从,飘洋过海,开拓牧耕庄园。短短数十年,那块鳄鱼蚊虫为家的沼泽半岛,摇身成为美国五大城市之一。

恩泽良地,淡淡天

继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纷纷染指垂涎,掀起一场大规模北美移民潮,为迅速开辟这片物产富裕的土地,奴隶制度应际而生。查尔斯顿位于北纬32度,与西北非国家同度线,便于航运,故被商家选作运送黑奴的码头。码头很快成为市场,每天清晨总有新货叫卖,令查尔斯顿烫上“奴隶之摇篮”的烙印,污染了这块净土,臭名昭彰。据统计,目前全美四成非裔人士,均能在查尔斯顿认出祖先的脚印汗迹。

1861年4月3日,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提倡废除奴隶制度。9天后仅赖黑奴耕植的南部11州坚持分离,向联邦政府宣战。战争的第一枪就在查尔斯顿响起,战役拖延四年,双方折损62万国军与民兵,不堪回首。

疾风劲草,昂昂挺

南北战争结束一年后,查尔斯顿遭一场罕见大地震,许多楼房受损。战争期间饱受炮火摧毁的建筑尚未重修,百废待举。因此,经受地震影响的楼房均以最低经费的方式维修,简单在楼房外拉杆调直,上螺丝加固罢了。后来为了美观,居民在螺丝帽头套上各式各样的装饰。无心插柳,那些钢缆螺丝帽却成为该市建筑的特色,更是当今旅游指南必提之趣事。

战后重建,新一代的查尔斯顿人勇敢承认过去的错失,欣然迈向新旅程,积极执行废奴法案,迅速发展经济,同时竭力维持城市建筑与民生风情。21世纪的查尔斯顿,民风温和敦厚、屋宇古雅依旧、环境舒适恬静。“旅游+休闲”杂志选出世界15座最佳城市,查尔斯顿名列第二。

古韵风情,翩翩手

最佳城市的素质不在玉宇金台的宫殿中,也不在明净敞亮的博物馆间,而在闹闹哄哄的市集里。城市市集,200多年的历史,是查尔斯顿的文化心脏。四座连成一线的红砖长廊,开放式拱形窗口,宽敞光绰。屋顶上一排排电风扇,在炎热的天气中送来阵阵凉爽。风扇下一行行摊位,果酱甜品、衣饰纪念品,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雪糕。市民旅客肩摩踵接,热闹异常。

市集中最具特色的纪念品莫过于手织草篮。款式简朴,以簸箕为主,古用筛米去糠,现作托盘装饰。是美国非裔古拉人独有的手工艺,呈现西北非传统文化与美学的魅力。

老街陈钟,处处闻

市集未段是海湾街,一条沿海大道。往南走,两旁商店展览室,餐厅博物馆琳琅满目。苍老的橡树茂密成荫,彷彿回到了殖民时代。经过商业区,左边耸峙一座独立建筑,三层方形的石砌屋,顶上一个大拱门圆塔,遥遥在望。早期是国际交易所,独立战争期间,英军曾用以拘押民兵,后用于囚禁刑徒海盗。楼房下层的砖墙厚实,奴隶时期用以扣押刚从非洲运来的黑奴,待期出售。每当暴风袭岸,巨浪掀起,海水淹没地牢,不知困死多少囚犯。阴森沉沉,传闻怪事连篇,被列入美国鬼屋排行榜。

穿梭在海湾街附近的大街小道,两侧陈楼老树,幽情舒畅。每座建筑都有历史,每个角落均具故事,连脚板下鹅卵石的来历也不简单。当英国官商发现美州拥有丰富的矿产木林,大量的禽畜薯米,一批批空舱的船队纷沓而来。空荡荡的巨船需足够重量方可乘风破浪,平稳跨海。故此,英国水手就地取材,捡拾海滩的卵石吊在船底,举帆启程,登陆后弃在码头附近。后人取之铺路,竟成为今天浪漫的鹅卵石街道。

站在海岸线的老街,回眺城中,一座高耸的乳白钟楼,按时响起扣人心魄的旋律。自17世纪起,南卡罗莱纳州宪法保护居民宗教自由,使查尔斯顿成为信仰自由之庇护所。信徒来自欧洲不同宗教的英国国教、罗马天主教、犹太教,特别是新兴的基督教。今天,这座小小的半岛上挺拔400余所各门各派的教堂,尖顶钟楼直冲蓝天,暮钟回荡百里,誉称“神圣之城”。

□陶诗秀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