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4万张照片 记录新机场建设者
北京国际电影节 讲述“北京城事”
《雅各比和雷弹头》
《水面之下》
展览路街道举办经典名句手书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海川:
用4万张照片 记录新机场建设者

 

“从2015年8月北京新机场铲第一铲土到现在,两年多时间,我拍摄了近4万张一线职工照片,记录下新机场建设者的光影。”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项目部党总支部副书记赵海川见到记者时说。

2015年,赵海川来到新机场项目工作。“我感觉摄影是一种历练,是一种追求,在工作中拿起相机把劳动场面、把新机场建设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来,甚是欣慰。”作为一名建设者,他希望做新机场建设的记录者,投入4万元购置了高端相机和镜头。

在拍摄新机场的建设过程中,赵海川在地下2层拍过,也多次爬上过50米高的作业面拍摄建设者。“走近建设者,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感到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几乎每一天,赵海川在忙完手中工作后,都要举起镜头前往拍摄。

夏天,赵海川为了拍摄工人焊接的镜头,冒着被蚊虫叮咬的痛苦,坚持拍摄。“有付出才有收获,工人焊接能坚持,我自然要记录他们劳动的场景。”赵海川说。

冬天,新机场还在基坑建设时,赵海川为了记录新机场工地的日出,凌晨5点出发爬上土堆,记录太阳升起照耀新机场工地的第一缕阳光。“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为了拍摄效果好,我连手套都没有戴。”赵海川说。

让赵海川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7月20日,当时北京下大暴雨。上午赵海川在国学中心开会,十几天待在工地的他原打算会议结束后回家。但会议结束后,看着瓢泼大雨,虽然家就在不远处,但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想到工地需要人手,急忙赶回工地。堵了3个小时车,他回到工地后,立即投入工作,组织党员先锋队抢险,并拿起相机,记录工人抢险画面。“虽然画面不太好,但把关键时刻党员和职工抢险的场景拍摄下来了。”

作为新机场建设者,赵海川终身难忘的是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来到了北京新机场建设工地。这让赵海川深受触动:“这既让我们深深感到肩上的重任,又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而感到光荣。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成好总书记交给的光荣任务!”

赵海川的摄影爱好,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很多职工纷纷举起相机,记录新机场建设的点点滴滴。作为项目的党总支副书记,赵海川还组织了两次职工摄影展,请项目职工、北京城建职工和大兴摄影爱好者一同记录北京新机场建设过程中的精彩画面,活动第一次便征集到500张,第二次征集到700张。

赵海川一边拍摄,一边学习摄影技术,还学会了拼接图片,其中新机场航站楼合龙这张照片在媒体上刊载,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赵海川的努力,也获得回报,他的多张作品在不同层面获奖,他也成为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最终在2017年获北京市第六批职工艺术家称号。

“2018年,北京新机场项目将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航站楼要进行全面精装修和机电安装施工。作为新机场建设者,我有责任、有义务记录劳动场面,我希望能拍出更多更精美的照片。作为北京市职工艺术家,我将拍出更多优秀作品,对得起北京市职工艺术家这个光荣称号。”赵海川说。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