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练成多面手 会用大数据
居民哪里需要我 我就出现在哪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练成多面手 会用大数据

谭道亮
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服务密码:
打通居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不管看似多小的事,在百姓需要帮助的时候,那就是大事。”说话的是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道亮。他的话实在,干的事也实在。

西交民巷位于北京西长安街的东南侧,紧邻天安门广场。2000年,谭道亮到西交民巷社区工作,既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又是一名志愿者,工作量可想而知。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压缩吃饭和休息时间。

去年,全市都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西交民巷社区也不例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谭道亮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明确任务、细化责任,确定工作重点和具体时间,通过张贴及发放致商户居民的一封信、入户走访给居民做工作等方式,做好了前期宣传动员及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他还动员党员和志愿者率先自拆违建,以“红墙人”的担当,主动作为。谭道亮自豪地表示,“我们社区18位党员积极响应号召,有一位党员主动拆除了一百多平方米的违建。党员、志愿者自拆违建70余间,拆违的力度大、决心大,给居民自拆违建开了好头。”

拆除违建,整治环境的同时,谭道亮也没忽略居民面临的实际困难。社区里一户居民家私建了厨房。他家经济条件一般,违建一旦拆除,老人孩子吃饭也成了难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谭道亮赶紧想法子解决。“后来,我了解到院子里有户居民长期不在这居住,厨房空着,就马上联系了那户的户主,跟他协商,让拆违居民借用他家厨房,解决了他家的吃饭问题。”谭道亮说。

去年,西长安街街道打造了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平台,借用大数据思维模式,深化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念,打通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米”。这也为谭道亮服务居民提供了有力支持。

家住西交民巷社区前门西大街59号院的老人王岩,近些年因病致残,光医药费就花了10多万元,经过鉴定确定为肢体二级重度残疾。老人没有主动向街道提出申请,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明材料,谭道亮和社区社工却通过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查找到了该老人的身份证、户口薄、残疾证等一系列电子证照,主动联系了老人,以电话方式协助他办理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领到了每月100元的护理补助,给予了一定关怀。

“除了让居民享受更便捷的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平台,还能协助我们守护居民和他们的财产安全。”谭道亮告诉记者,此前,社区某平房院落的一对老夫妇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之后就被这个诈骗团伙洗脑控制了。在得到公安部门的通知以后,他们本想及时通知老夫妇,可是老夫妇家的电话却一直打不通,敲院子的门也没有人应。于是,他立刻想到借助大数据平台。经过仔细查找,他们发现,老夫妇所住院落还有一个侧面的小门。于是,他们成功进入,阻止了一场诈骗案,帮助老夫妇避免了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这些年,为了服务居民,谭道亮还组织了一个“亮起来”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已经连续6年开展活动,免费为居民改造电路、更换路灯、防汛排查等。去年,得知许多居民有理发的需求,谭道亮还自学了理发的手艺。“将来,我要是能学会美发,那手艺更全乎了,我就能为更多居民服务了。”谭道亮笑着说。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