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愿为传播传统文化 尽全部心力
《橘子 不是唯一的水果》
《跨越边界的社区》
村民大舞台好戏连台
“中国交响乐之春” 献礼改革开放40年
姜文时隔25年再战小荧屏
上元雅集书法作品展开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少勇:
愿为传播传统文化 尽全部心力

 

在门头沟区国税局办公楼二层的走廊里,墙上挂着很多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不少都是信息中心主任高少勇所作。

今年46岁的高少勇出生在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的一个小山村里。受到家人的熏陶,自幼便对习字产生兴趣。

回忆起童年趣事时,高少勇说:“小时候爷爷和叔叔经常被邀请,给人家写对联、帐子。我也经常跟着他们,一方面是蹭点吃喝,一方面看爷爷和叔叔挥洒毛笔的劲头。听到乡亲们的钦佩和恭敬之声,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爷爷和叔叔问我,‘喜不喜欢书法?’虽然嘴上逞强说不喜欢,但却暗下决心,要像爷爷和叔叔那样,写一手好字,为乡亲们写对联、帐子,听到他们的夸奖与赞美。”

上中学后,由于着重学业加之身边没有书法的氛围,书法一度与高少勇再无瓜葛。直到毕业后被派到门头沟区山区的雁翅镇税务所工作,童年时期埋下的书法种子又在他的心中萌动。

时年20岁的高少勇,正是青春好动的年岁。工作一天之后,走在山间的小道上,他便思索着,其余的时间怎样度过呢?练习书法无疑是一个好选择。

于是每天下班以后,高少勇先到附近的山上溜达溜达,天黑以后回到宿舍,在废报纸和办公废纸上先写钢笔字,再练楷书。他说:“我临摹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刚开始以为,楷书写快了就是行书。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没有专家指点,没有系统地学习,没有任何顾忌,没有笔法、章法、气韵的概念,就是追求写得像,小字放大写,大字缩小临。全凭着对书法的热情、爱好。”冬天,大雪封山。高少勇几个星期不能回潭柘寺镇的家。他把时间都用在临摹上,写的字也初见模样。同事们看到高少勇写的字,直竖大拇指。高少勇走出大山后,也经常被邀请写对联,参加笔会,让他仿佛看到了爷爷和叔叔的影子。

有一次,门头沟区书协到潭柘寺镇的一个山村举办共建活动。高少勇知道这件事后,来到这个村观看书法家们的书法表演。“我一看书法家们的书法表演就傻了眼,真是大开眼界。”他大胆地找到门头沟区书协主席吴经缘,对吴主席说:“吴先生,麻烦您,这里有我一幅字,请您给指点指点。”吴主席看着对联夸奖高少勇:“写的不错,有灵气,结构也好。”夸奖过后,吴主席话锋一转:“你再有灵气,有悟性,也不要瞎写。行书有行书的写法。”吴主席非常严肃认真逐字逐行地进行了指点,讲解临帖入帖的意义。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教诲,高少勇却牢记在心,至今不忘。

回家后,高少勇把自己过去写的字和当时写的字找出来逐字找差距,对于真正的书法有了新的理解。区书协的书法家告诉高少勇,要坚持临摹一种字体,直到临这种字游刃有余。高少勇开始专心临摹《圣教序》和颜真卿的作品。为了开拓思路,他还从网上搜资料看别人是怎么临摹的,并将临摹作品送给专家请教指点。三年的时间,高少勇拒绝了一切应酬、笔会和请字,收敛内心,专心临摹,逐字突破,举一反三;研读古今书论,广泛结交书法同道。

三年后,门头沟区举办“美丽乡村”书画展。高少勇也带了自己写下的一幅对联参加。门头沟区书协的领导看后说:“小高的书法作品有很大提升,面貌一新。你就照着这条路练。”领导的鼓励使高少勇信心大增。

如今,高少勇已经是门头沟书法家协会和北京市书法协会会员,多次获奖。但是,高少勇说:“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绝学。正如胡适先生的名言‘怕什么学问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新时代,在文化自信的社会背景下,看看书,写写字,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游游泳”,不去想成什么家,有能力时,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既能提升自己的修为,又能广结善缘。”

□本报记者 阎义/文 陈艺/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