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笔还原 驿站人生
《月亮的南交点》
《第三度嫌疑人》月底上映
《海鸥》
小学生原创音乐剧 讲述“爱的烦恼”
消防战士手绘图册记录身边故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政职工余颖:
用笔还原 驿站人生

 

“凭着对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喜爱,总想着有一天,能够形象地把它们描述出来,还原他们的日常生活,自己也仿佛穿越了历史,看到我们邮政人古代的样子。”余颖分享着她的创作初衷。

从1996年到现在,余颖一直在北京邮政文史中心《邮政文汇》担任编辑,后加入北京邮政新闻宣传中心。因为工作的关系,余颖收集、查阅了大量邮政历史发展的资料,在整理、编辑史料书籍、方志丛书、专业书籍刊物的过程中,她对中国邮政的发展史,北京邮政的发展史有了深刻的了解:从古到今,那些邮驿、邮政人员,他们怎样送信,行走路线、所持凭证、遵守的规范;那些古代驿站过往的迁客骚人、达官显贵、以及诗人留下的大量著述和古驿诗篇,都长久留在余颖脑海中,让余颖有了创作的愿望。

正是依托这样深厚的积淀,余颖以邮史专家廖汉明老人为原型创作的作品《不老的传说》获得了“五一文学奖”。

《不老的传说》讲述的是邮史专家廖汉明老人晚年帮助密云不老屯建立乡村博物馆的故事,反映了以廖老为代表的老一代邮政前辈的执着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邮政的精神。故事中另一条线索,则通过对古代驿站传说的描写,以及现代青年一代对于生活、事业、爱情的理解,表现了邮政人对理想与现实生活,对梦想和幸福不断追求的心声。

余颖告诉记者,创作《不老的传说》缘起纪念中国邮政和北京邮政开办120周年之际,为了配合纪念活动,她专门走访了密云驿、石匣驿等京郊古代驿站遗址。

在遗址处,余颖走上被当地人称为“看花楼”的高坡登高远眺,这里曾是石匣城北面的最高点,眼前的古道便是皇帝去承德行宫避暑的的必经之路。时逢春夏之际,开满鲜花的大草甸子与远方“瑶亭关帝庙”相互映衬,让立于当下的余颖顿感沧桑巨变带来的震撼。

之后余颖到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继续查阅资料,并在密云县志里发现了1914年石匣城图。精美的地图,再一次唤起了她的创作欲望。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古老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启迪是什么?于是在小说里我又增加了现代人的生活、事业、爱情、友情、家庭、道德等等故事,讲述那‘不老的传说’。”

密云有“不老湖”契合着“不老的传说”。近几年密云乡村发展,乡村乡情陈列馆也被建设出来,这些都成为余颖创作的素材来源,“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网友几年前曾在密云见过几百米长的‘蝴蝶阵’,真是又美丽、又浪漫、又奇幻的一个景象,我把它用在小说中,增加了文字凄美、绮丽的色彩和氛围。”

时代的不断发展,许多古代的驿站、遗迹堙没在历史长河中,余颖用她饱蘸深情的笔,在纸上还原了中国古代的邮政人,“建造”了一个个古驿站,生动再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年,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能够获得‘五一文学奖’是我最大的荣幸,我觉得这也是对自己文史工作、职业生涯的最好总结。我以后会多读经典,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余颖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文 万玉藻/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