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人的植树情结
说说老A
父爱如树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的植树情结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雨水充沛,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从古至今,植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不少文人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植树诗篇。

“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采菊东篱下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生平最喜植柳,他生性刚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房前屋后种树 ,田园水边栽柳 ,在这清贫自由的生活中,还写下许多爱树的诗句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等,道出了他对柳树花木的一往情深。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也都喜欢植树。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来到四川成都筑造草堂,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并以《诣徐卿觅果栽》为题作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求得苗木以后,杜甫亲自栽种,并写下自己植树的深切感受:“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悉心修剪换来风景如画,出现了“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喜人景象。

白居易素以种树为乐,他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每到一处都要栽花种树。“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这两句诗把白居易的爱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819年,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时,见城周山岗满目荒芜,感慨之余,挥毫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竟春无人来”的诗句。为了改变当地秃山荒岭的面貌,他亲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树种花。其诗《东坡种花二首》就生动地记载了这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调任杭州刺史,他一到任,就带领当地百姓大兴绿化,他和百姓一起在西湖里筑起了一道长堤,并在堤上种植了许多柳树,这便是有名的“白堤”,白居易也因其亲民和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作风深受百姓的敬爱。

素有“柳痴”之称的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一上任便大力提倡植树,带领百姓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并作《种柳戏题》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宗元不仅种柳,还爱种柑树,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中写道:“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柑树一派碧绿繁盛的景色。柳宗元还写过一篇《种树郭橐驼传》,总结了很多种树经验,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真可谓植树的行家里手。

宋代诗词大家苏轼从小就喜欢种植花木,他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全诗不仅记录了词人种树的经历,而且描述了松树的成长,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公元1079年,他谪居黄州时,筑建东坡雪堂,四周植以桑、竹、柳,有诗记载:“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苏轼在杭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徜徉于古诗词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古人那份闲适的情怀。

让我们在这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多种些树,栽下一片绿色,惠泽后代。

□钟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