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怀一颗热心 为医患搭桥
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站台外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一颗热心 为医患搭桥
——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信访接待人
从左往右依次为清华长庚医院信访接待员赵晓兰、樊荣、覃涛
 

在医院里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看病问诊的说话声、心电监护的仪器声、小朋友的哭闹声……但最让医务工作者紧张的声音可能不是抢救室里的心跳声,而是来自患者或家属的抱怨、争吵甚至辱骂声。碰到“负能量”,人人绕道走,但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却有着一群最坚定的“逆行者”,他们就是医院里的信访接待人。

满足患者需求

维护医生尊严

“干这一行,都得有点情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主任樊荣说,“我是医生出身,以前给患者看病,现在给医院这个机构‘看病’,二者都是在造福患者,我真心希望能为医患关系的改善作点贡献。”

大到医疗纠纷,小到咨询建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会通过院长信箱、抱怨专线、电子邮箱、现场来访等各个渠道收到患者的反馈,然后统一归口到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负责处理。目前,医患办共有樊荣、赵晓兰、覃涛三位工作人员,他们要代表医院去与患方沟通,同时,也要代表医务管理部门与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者沟通,与院领导甚至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沟通。在多重的角色之间,信访人需要非常强大的沟通能力以及业务、协调、掌控能力。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解决矛盾和纠纷,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患办最基本的工作原则。

一次,一位医生正在诊间内为患者检查隐私部位,锁上了门。门外一位七十多岁的男患者敲门,医生请他稍等一下。由于老爷子耳背听不见,敲门声越来越大,医生抬高嗓音说了好几遍,敲门声也没有停。最后医生也有点恼怒,出来说了他几句。老爷子原先是一家医院院长,如今被比自己年轻的医生数落便接受不了,坚持要医院开除医生并让医生面对全院职工向自己道歉,甚至一路上访到了国家信访局。

最后,樊荣为了医生的正常工作,自己掏钱买了礼物,带着医患办的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家里登门道歉,才解决了这件事。事后当事医生也非常感激。

“有时医生觉得我们是患者的代言人,患者觉得我们是医院的挡箭牌,工作确实不好做。患者的正当诉求我们会尽力满足,医生的尊严我们也会全力维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医者与患者的共同努力,我们首先希望的是临床部门和患者们都能够信任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樊荣说。

用热乎乎的心

温暖冷脸患者

“我们收到的投诉中对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投诉占多数,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安慰和解释。”负责接听“抱怨专线”的赵晓兰说,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要承受很多委屈,被人指着鼻子骂,甚至有轻微肢体拉扯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一次,患者把我手里抱着的文件夹抢过去摔到了地上,还有一次我被人堵在办公室里面骂,那人就站在我工位边上不让我出去。”赵晓兰回忆道,即使自己之前不小心伤了脚,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到现场处理纠纷,到病房看望患者,也不免有心怀怨愤的患者对她发火。尽管如此,医患办的工作人员依然以一颗热乎乎的心,去迎接每一位冷脸的患者。

此前,有一位老太太前来投诉了几次,赵晓兰在调解中见老太太的腰不好,走路特别费力,赵晓兰每次送她回去都会一直送到医院外面,直到她老伴儿来接她为止。几次调解后终于消除了不满的老太太在离开医院的路上,突然认真地对赵晓兰说:“你当我女儿吧。”赵晓兰的母亲去世得早,听到这话她也深深被触动了。至今提起,赵晓兰的眼眶仍不禁微微发红。

“患者肯花费时间和精力来信来访,是因为他们需要你,相信你能帮他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希望医院变得更好,否则就不会来找你了。所以,要敞开怀抱,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患者的投诉建议。某种程度上来说,患者的投诉是医院管理改善的财富。”樊荣表示。

高情商高素质

处理复杂情况

办公室最年轻的工作人员覃涛,是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来到这里工作的,他的初衷就是想接触不同的人,提高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两年的时间里,他的进步飞快,对这份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少人认为只要有耐心,能忍就可以做这份工作,其实绝非如此。做我们这个工作整体素质必须要高,既要懂得医疗、法律等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耐心、公正等素质,最重要的还是沟通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情商。”覃涛说。

他们曾处理过一个复杂的案例。一位被送入ICU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其朋友在交了3万元押金后便再无踪影。患者的病情经过初步治疗逐渐趋于稳定,但仍然没有意识,成为了一个无主、无意识、无费用的“三无”患者。经了解,患者来自安徽农村,儿子八岁时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独自一人难以支撑生活的她便离开了家,此后二十多年杳无音讯。交了3万元押金的是她的现男友,其家中还有弟弟和妹妹。这些人中有的经济拮据、有的不认同她当年的离家行为,有的认为自己已经仁至义尽,都不愿意带患者出院。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中,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的信访接待人与他们反复沟通,想尽办法联系、费尽口舌疏导、又全力协调救助……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之久,大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答应为患者争取到最大形式的救助。最终,患者的儿子终于将母亲带回老家,使患者有家可归,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这也应了樊荣常说的话:“信访人得像水一样,包罗万象,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和各式各样的矛盾问题,都要能够接受、理解和有效处理。”

这三位信访接待人都明白,干这行需要一个强大的心脏,尤其在感到伤心、压抑和无助的时候。樊荣的办公桌上和电脑桌面都是家人的照片,每每谈及女儿,他就一脸幸福地说:“女儿是我的强心剂。”

当前正是医患协调被需要的时期,每一个信访接待人同时都相信,今天流的每一滴汗,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的基石。

□本报记者 唐诗 通讯员 韩冬野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