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胡同里的新“管家”
创业梦指引她从打工妹奋斗成公司老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胡同里的新“管家”
——记住总北宇物业公司城市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小舟
 

她是北京老胡同里的新管家,曾被评为北京市“爱岗敬业物业人”“党在百姓心中”北京市级优秀宣讲员,也获得过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不久前,她又荣获了第四届“国企楷模 北京榜样”十大人物称号。她就是住总北宇物业公司城市服务中心副主任许小舟。

她在全市首次涉足胡同物业领域

许小舟是北京市第一个胡同物业领域 “吃螃蟹”的人。她领导的胡同物业“党员先锋岗”、创立的“马越党员志愿服务队”,成为东城区党建联建中叫得响的品牌。从2014年底踏入胡同物业领域,到2017年东城区政府决心在全区12个街道平房区推广“胡同物业管理模式”,她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心血。胡同物业创新工作取得成效,公司胡同管理服务范围从两条胡同扩展到东、西城区5个街道办事处的将近200条胡同,综合年产值近4500万元,成为北宇物业新的经济指标“助推器”。

胡同物业是为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合同一年一签,每月评分排名,综合排名末位的要被淘汰出局。打分“考官”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更有第三方机构联合考评,而物业就是考生。在一次次“考试”中,胡同物业成绩不俗。“优质服务是确保市场的关键。”作为职业经理人,一向要强的她主动自我加压:“决不允许在我手里丢掉任何一条胡同。”

新年伊始传喜讯,朝阳门街道和景山街道在平房区实行“胡同物业管理模式”全覆盖,城市服务中心(胡同物业)再次获得发标方的信任,一举中标,公司经济指标增加了近1000多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让平房胡同里的居民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许小舟利用参加市委宣传部“党在百姓心中”宣讲团巡回演讲机会,在全市宣传胡同管理创新做法,最终让东、西城区上千条胡同数万户居民享受到楼房小区才有的贴心服务。同时,也将胡同物业从一个无人涉足的领域,打造成同行共享的产业“大蛋糕”。

站在“国企楷模 北京榜样”十大人物颁奖台上,许小舟感言中充满自信且富有诗意:“京华风韵在胡同,京腔京味在小巷。我从老胡同里的垂花门走来,踏上这绚丽的颁奖台;我从老百姓悠长的一句招呼中走来,接受这掌声与荣誉。北京住总胡同物业让京城平房胡同里的居民,享受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果。我们将继续以绣花之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她把物业服务拓展到院内“私人空间”

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是许小舟和四五个同事共享的办公场所,也是保安、保洁员打水的临时休息点儿,有时连转个身都很困难。公司领导检查工作时,觉得办公场所太寒酸艰苦,便在附近楼房区找了新办公点,但她宁愿选择在小平房里办公。

“这里邻街而立,周边就是我们管理的胡同和商铺,方便大家能随时找到我们。如果离胡同远了,居民的心也就离我们远了。”在室内穿着羽绒服办公的许小舟,一语道出了缘由:“办公室虽冷,但服务热度却从不降温。”在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种照片、锦旗、胡同示意图、服务考核评分表、荣誉奖状,但背后却是她说不完的服务故事。

4年前,北宇物业公司提出“积极转型、拓宽服务领域”的理念,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也有意创新城市管理举措。“两家”一拍即合,选择了当时环境最好的史家胡同和环境最差的礼士胡同进行试点。首次试点胡同物业管理,面对政府的高标准以及部分居民的不配合和个性化需求,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没资料、没标准……天天转胡同成了许小舟的必修课。她逐个社区拜访,一家一户走访,摸清胡同的每个角落,绘制胡同示意图,策划胡同管理方案,建立了20多个基础资料台账,硬骨头一个一个地啃,绣花针一根一根地磨。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胡同物业管理创新举措得到政府认可,在东城区平房区广泛推广。她参与编写的《北京胡同物业服务标准》《北京胡同物业服务行业指导手册》被推荐为行业标准。今年,她结合胡同每个院落“量身定制”了《小院公约》,配合政府探索“小院管家”治理模式,这将是物业服务从胡同公共区域拓展到院内“私人空间”的又一创新举措。

“百年老树砍伐”“春节胡同布置方案”……许小舟的办公桌上贴了十几张黄色便笺,全是为居民排忧解难的事儿。“居民无小事。对街道和居民提出来的服务需求,物业人员必须做到三个第一: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上门、第一时间提供高质量服务。”许小舟常常这样说。

这几年,每到春节,胡同内悬挂的国旗、灯笼、中国结、在行道树及周围线杆缠绕的桃花枝,为寒冬中的胡同添彩增色。而这正是胡同“管家”许小舟费尽心思的杰作。

她曾辞去工作只为精心侍奉养母

百善孝为先。生活中的许小舟是一个感情细腻而极富孝心的女儿。她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向生活,让人另眼相看。

2013年9月,家里的老人查出癌症晚期,急需化疗治疗。为悉心照顾老人,许小舟一咬牙把项目经理工作给辞了。当时很多同事都劝她:“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或者想想别的办法……”事后,同事们才听说,她要照顾的是她的养母。“小舟这人真了不起,通过这事儿,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一个人。”大家都为她点赞。

老人化疗期间,许小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奔医院,伺候吃喝拉撒,陪同检查化疗,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再忙着辅导孩子作业。老人家住四层,没有电梯,出院后每次检查、复查,她都得找帮手背老人上下楼。有些同事听说后深受感动,经常主动去帮忙。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早被医生判了“死刑”的老人多活了一年半。她说:“为母亲做多少牺牲都值得。”

今年元旦三天,她坚守岗位,一直没休息,家里的老爷子是她最放心不下的牵挂。元旦当天,她急忙干完手头的活儿,赶紧抽空儿把老人送往医院。她说:“老人这两天重感冒,本身有哮喘,一人在家不踏实,在医院有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我在胡同就能够安心值守了。”

感恩父母,不在言语,在于行动。许小舟用点滴行动表达心声、感动着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 崔欣 通讯员 李黄英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