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法律保障农民工维权路畅通无阻
城市文明不能少了斑马线前的礼让
有感于 “家在轮子上的货车司机”
微博热搜榜 应在法律之内运行
网络直播乱象
“工会好声音”应经常响起
网约家政服务 亟待依法监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感于 “家在轮子上的货车司机”

 

近日,工人日报一组题为《家在轮子上的货车司机》图片报道在朋友圈转发、刷屏。照片真实、细腻地记录了45岁的货车司机马小刚带着24岁的儿子以车为家,昼夜兼程27小时、奔波1721公里,从成都运货到广州的经历。

这组照片为什么会“火”?因为稀缺,因为真实,因为引起许多人的同情、共鸣、感慨……

毋庸讳言,这些年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鲜见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偶尔出现,也大多或正襟危坐或喜笑颜开,极少表现他们辛苦劳作的一面,而事实上那才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因此,这组照片才成了难得一见的“稀缺作品”。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不是记者跟随马小刚父子一路奔波,随机拍摄,读者很难看到货车司机的真实生存景象:驾驶室里60厘米狭窄的“卧铺”、等货间隙晾晒衣被、一个面包一瓶水做早餐……都是他们常年以车为家的鲜活写照。

朋友圈转发、刷屏者,必有内心的触动。许多人自己就是普通劳动者,靠辛勤劳作养家糊口,深知生活之不易;即使没有相似经历,至少了解百姓疾苦,或者亲朋就在其中,产生同情与共鸣是很自然的事情。照片配发的文字中透露的信息、细节——“他们是我国1898.2万名货车司机中普通的一对父子,……托起了我国公路货运的大行业”、“货车司机最怕堵车、罚款和油耗子,碰上就往往是白干了”、“除了在一处服务区停下吃了唯一一顿饭,几乎再也没有停过”、“跑高速容易打瞌睡,吸口烟能提神”……读者能够从中读出多少感慨?!

国家建设日新月异,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亿万普通劳动者付出的辛勤汗水、青春年华,乃至血泪、生命,他们才是国家的脊梁。日益发达的媒体不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版面、镜头,多给他们一些关照、宣传吗?实在太应该了!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