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字号的温度
拜谒 国画大师齐白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字号的温度

 

大栅栏几个街巷到底有多少家老字号?漫步其中,数着数着大小不一、书体各异的招牌名字,不一会儿就在光影里数不清了。一家家老字号,经历了跌宕起伏、兴衰荣辱的岁月,至今依然温润怡人。商业是其一,文化更是其一。

“大栅栏”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看《明史》,我加深了“大栅栏”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大栅栏”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实际上,从1420年至1488年的60余年里,这里的名号初为“廊房四条”。“廊坊”的设立与明朝初期想增加国库收入、改善民生是有关的。永乐初年,在北京四门、钟鼓楼等处往来熙熙的地方陆陆续续修建了很多铺房,政府鼓励老百姓“招商居货”,这里的名号就称之为“廊坊”了。

历史并非巧合,1420年,郑和下西洋,在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商贸往来,传播中华文明。在这样开拓进取的背景下,明朝在皇城根儿不远儿的地儿设置商号,繁荣经济,这本身对于国家和老百姓都是有好处的。

“大栅栏”的兴起不能不提明朝贤明皇帝朱佑樘,童年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仁慈爱民之心。他在位的十八年里,广开言路,亲贤远佞,惩治贪腐、勤政节俭,做了不少好事。清明的社会之风自然是商业发展的催化剂了。1488年,也就是弘治二年,明政府下令在京城内的大街小巷设置木栅栏,派兵把守,严防盗贼。无疑,这一措施增强了民众的安全感,是商业的稳定器。

这是一块宝地,离明皇城近在咫尺,离百姓近在咫尺,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茶,既然生活,当然就有商业烟火气息浓郁、吸引百姓的去处。明朝年间,在京城之地建成大栅栏,倒是开启了民族商业的一段不平凡的航程。

“大栅栏”有了正式的名字是在清代

“大栅栏”有了正式的名字是在清代。历史记载,雍正与乾隆两朝在内城、外城修建了超过2550座栅栏。穿街过巷,博人眼球的就是“廊房四条”这里的栅栏了——挺拔屹立,纹饰精致,图案繁复,人来人往,时间一长,民众就以“大栅栏”之名取而代之了。

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大栅栏也渐渐褪尽光环,内忧外患,民力凋弊,清末时期的大栅栏也像夕阳暮鼓,渐显疲态。

历尽沧桑,几经动荡,如今,生机再现,繁华灿然。很快,大栅栏将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这是一面见证中国民族商业历史发展的镜子。

“大栅栏”有很多著名的老字号

大栅栏有很多著名的老字号,京城百姓有一句顺口溜形容它们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在灯火辉煌的街巷漫步大栅栏,老字号的牌匾映入眼帘:如始于1530年的六必居酱菜店,始于1669年的同仁堂,开办于1853年的内联升鞋店,始于1862年的瑞蚨祥,1864年的全聚德,1905年的大观楼,1908年开设的张一元茶庄……犹如品读大栅栏一页页厚重沧桑而又绵延向远的历史。

我走进了瑞蚨祥绸布庄。“瑞蚨祥”取名源于“青蚨还钱”之典故,青蚨类似鸣蝉。《淮南子》记载了青蚨的神奇之处: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复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用“瑞蚨祥”寄寓着瑞气祥和,财源广聚之意。

一进门,左侧塑有养蚕、染色、织绸的青铜人物塑像,将我们带回到了筚路蓝缕、埋头创业的艰辛时刻。我见到了一副对联: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

实际上,每一家老字号之所以能够历经坎坷而不倒,穿越不同时代,发展繁盛至今,文化的传承是她的生命线。

你看,同仁堂门口的妙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我在我所居住的小城也见过同仁堂的连锁店,不仅仅是一种程序,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思想与灵魂。

全聚德的文化含义,周总理曾阐释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做烤鸭,就是在做人。仁德之人来做,烤鸭怎不名扬天下?

六必居酱菜店知名源于“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的古训,六个“必”字,如六道闸门,堵住了质量漏洞,程序之严,也就保证了酱菜的长久不衰。清末《竹枝词》曾赞誉: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

大栅栏的老字号,文化的温度绵延久远。

□路军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