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嫂如母
故乡那条河
“副刊大王”向鲁迅催稿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那条河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小村庄里,村庄的样貌就是常见的冒出缕缕炊烟的房子,栖息满鸟儿的树木,一望无际的农田,忙碌而又善良的农人。它没有傍山,却有一条带给我记忆和快乐的小河,那条河没有名字,只是那么波澜不惊地绕过村庄的半边江山流向远方,谁也不知道它的发源地,也不知道它在这村里流淌了多长时间,又流向了哪里。

那条河不是很深,刚刚没过大人的膝盖,因为是流水,也清澈干净,站到岸边就能见到河底的游鱼、小青虾、小蝌蚪,就连倒影出的垂柳的叶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没有自来水的岁月里,那条河就成了乡亲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用水,洗衣、做饭、喂养牲畜、浇田灌溉,这条河就这样默默地滋养了村庄的祖祖辈辈,不言不语却真情奉献。

一到夏天,河边就成了水上乐园,光着屁股在水里窜来窜去的孩子,摇着蒲扇在柳树下乘凉的老奶奶、老爷爷,还有那些浆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都炒豆似的说着那些家长里短、奇闻趣事,以及对城市里楼房的向往,还有那些不着边际的美丽的梦想。

这条小河陪伴了我的童年,带给了我无尽的快乐,每当想起那条小河我就会想起那个和小河一样脾性的总是带着微笑慈祥的奶奶。

奶奶也是一个苦命的人,由于家里穷,二十来岁,花般的有梦想有追求的年龄却落入了骗婚的圈套,相亲的是弟弟,迎亲的却是哥哥,一片红盖头蒙住了奶奶的眼睛,也蒙住了奶奶的一生,奶奶就在家人和媒婆的策划下嫁给了大自己12岁的爷爷,开始了像村头小河一样流不尽的日子。

新婚的开始也哭过,也闹过,奶奶的挣扎最终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接下来是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劳碌和辛酸。洗衣、做饭、饲养家畜、耕田犁地,家里家外,奶奶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只是闲下来心里也会有许多委屈和无奈,无从诉说。于是奶奶就学会了坐在村头的那条小河边看着河里的游鱼默默地说给它们听。奶奶就像找到了老朋友,与那条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那个女人不能自主的年代,奶奶就像那条波澜不惊的小河,开始用自己的生命去滋养那个庞大的家庭:公公、婆婆、小叔、小姑、丈夫、还有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日子就像河里的流水,慢慢的消磨着,奶奶也由初嫁时的鲜亮稚嫩蜕变成为人母的成熟干练,三个孩子在奶奶的拉扯下渐渐长大了。正当奶奶想要松一口气的时候,爷爷被突来的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留下那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

奶奶在哭干眼泪后咬紧牙关挑起了重担,小叔该娶媳妇了,小姑该找婆家了,田里该施肥了,公公婆婆该做新衣服了,大儿子该上学了……不再有眼泪,不再有抱怨,奶奶就像那条小河,开始滋养这一大家子的生命。

还好奶奶是勤劳的,也是聪明的。农忙过后,亲手纳的千层底,用心剪的窗花,还有那些用晒干的茅草编制的小篮子,小蝴蝶、小蜻蜓拿到集市上去卖,也贴补了家里的油盐酱醋茶。虽然家里贫穷,但是每个人的衣服都被奶奶在小河里浆洗得干干净净,衣服上的补丁都被奶奶的巧手绣上了一朵花,或是一只可爱的老虎。

在奶奶辛勤的操劳下,孩子们长大了,上学、结婚、生子,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开始安上了自来水,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一泄如注,方便干净。渐渐的去那条河里挑水喝的人越来越少。

花开花落,物是人非,三十几年过去了,养育我的村庄还在,那一排柳树还在,只是那条河慢慢地干涸了,它在滋养了我们的村庄,滋养了我们的童年后,开始功成身退。

肥沃的河床上被人竖起栅栏隔成畦行种上了蔬菜,一眼望去是顶着黄花的黄瓜和结满藤蔓的柿子,红黄紫绿的很是漂亮。只有看见那棵横卧在河床上方的歪脖柳树,还能回忆起那条小河的点点滴滴。

那条河就这样和奶奶一同留存在了我的记忆中。

□杨丽丽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