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贵的灵魂
帮儿子交朋友
芳华不是青春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贵的灵魂
——《周恩来最后600天》读后感
 

《周恩来最后600天》是顾保孜继《红墙里的瞬间》《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领袖题材”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分为六章:祸起萧墙、病魔缠身、困顿病榻、回天乏力、弥留之际、魂舞大地。

读过这24个字,已然让我们触摸到了沉重、伤痛、无助、感叹。书中的300余幅图片,有周总理与毛泽东、邓小平、叶剑英等各个时期工作、接待会见外宾、去外地考察的镜头,有他与邓颖超、与老区人民、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合影。

看着一幅幅照片,仿佛让我们再次看见周总理那消瘦、疲惫、忧愁、隐忍的脸庞,看到他为了国家发展建设、人民过上好日子,奔波操劳的身影。

《周恩来最后600天》讲述了1972年5月12日周总理在一次例行尿检中发现带有红血球(癌细胞),1974年6月住进305医院治疗,到1976年1月8日去世、骨灰撒向祖国大江大河,其间发生的很多事情。这段时间,正是我国“文革”思潮依然影响深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领域工作亟需扭转、恢复、建设的重要时期,许多大事、要事、难事都要周总理亲力亲为。

尤其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复出工作,主持起草党的十大文件、筹备参加四届人大会议,“四个现代化”建设如何起步,接见美、日、英、法、澳大利亚、朝鲜等国家领导人,陪同外宾到延安、西安、大寨、上海等地参观,与美国、日本建立外交关系等这些问题。

周总理就像性情刚烈的孺子牛,日夜兼程地工作,日夜不停地操劳。尤其是当他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以后,几乎是在与病魔赛跑,边治病边工作。因为,他心里想的是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他始终牢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曾经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他必须坚定地“用有限的生命确立一个政治生命的高度——那就是党和国家的权力不能落在‘四人帮’手里”,乃至“耗尽心血完成了护驾邓小平出山的最后一段路程”。

《周恩来最后600天》让我们读到的不只是周总理患病之后与病魔抗争的一段段伤痛、一幕幕悲情,更多的是周总理对党忠诚、心系国家、无私奉献、披肝沥胆、忍辱负重的高尚品格,高贵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我“写了这么多领袖题材之后,明白了他在总理那个位置上的那种忘我,把自己全部奉献给党的精神。他知道领导人的命运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

该书编辑王飞宁(作者的女儿)在谈到编辑《周恩来最后600天》时深情地说:“母亲写的很多段落,每次看都会掉眼泪。在他(周总理)身上有很伟大的品质,这是无可否认的,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她说,一看到附在书中的那几张盛年时神采奕奕的总理照片制作的明信片,“再看他的暮年时承受的东西,就会被他的命运打动。”一想到周总理最后岁月“所承受的精神折磨、身体病痛”,真的很伤感,“书中有些场景、有些对话,每次读到,必然泪下。”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捧读《周恩来最后600天》《周恩来传》等专著,当是对周总理最崇高的敬意,最好的怀念。

□张栓柱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