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间有味是清欢
姥姥的“规矩”
熠熠生辉的 十八岁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姥姥的“规矩”

 

姥姥第一次去吃西餐,是她81岁寿辰。一杯拿铁上来后,哥哥悄悄叮嘱姥姥:“在西餐厅,您得右手拿刀子,左手拿叉子,这是餐桌礼仪,不然人家笑话。”姥姥嗓门一亮,笑了:“我当年在徐州吃香喝辣时,洋鬼子还不会吃面条呢!”徐州的油条烧饼以及天桥和绸缎,那些打着油纸伞带孩子们看戏吃冰糖的时光,是姥姥年轻时最美好的回忆,还有小笼包,哪个不比这一杯又甜又苦的糊糊味道好?

说归说,姥姥去哪里,还是不肯为儿孙们“丢脸”的。她勤快惯了,每次下饭店,都恨不得替店家把盘子洗了,剩饭剩菜必定要打包。一次,舅舅的小儿子将菜汤洒在了饭桌上,姥姥便掏出自带的手绢仔仔细细擦拭。舅舅拽拽她:“那不是有服务员吗?咱花钱买服务的,你自己这么勤快会……掉价!”说着就要喊服务员。姥姥对舅舅一个白眼:“服务员不是忙吗,你看看,这个喊那个喊的,咱自己擦又累不着!”舅舅又说:“您又忘了‘餐桌礼仪’了,出来消费的人就是来享受的,不用自己动手!”姥姥说:“哪那么多说道,你们讲你们的‘礼仪’,我有我的规矩”。

说来,姥姥的餐桌“规矩”可还真不少,我是打小就领教了的。最基本的就是:拿筷子时不准筷尖指着人,吃菜要从盘子周围夹,绝对不许跟鸡刨食似的乱翻;喝水或喝汤不能发出“呼呼”的声响,嚼菜不能吧唧嘴;去邻居家借东西再饿也不能留下了吃人家的饭……那些曾被我和姐姐误认为“老封建”的规矩,却成为我们最早的良好习惯,至今受用。

只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像去快餐店这种地方,姥姥的餐桌规矩比我们还要与时俱进。比如,她吃完汉堡肉卷后,会将所有的包装纸都塞到空盒子或饮料杯里,最后学着服务员将它们倒进大垃圾箱。其实,西餐厅历来都提倡个人将用餐垃圾自行倒掉,但似乎极少有人会这么做,大多数的人还是习惯像在中餐馆那样,吃完了就狼藉一片走人。我问姥姥如何就这么“时髦”,姥姥说:“你走个亲戚啥的,吃完饭还不帮人家收拾收拾,不然那么懒一屁股坐那里,时间长了谁还喜!”尽管这不是亲戚家,但姥姥认为,举手之劳就能处理的事,干吗非摆那么大牌子让别人去做?即使在中餐馆,不必将碗筷送回厨房,她也会将一桌凌乱的餐巾纸给收拾净丢到垃圾桶,在起身离开时她会看一眼桌子,认为“好看”了才舒坦。

姥姥还有一个“规矩”让我特别感动:就是家人感冒生病的时候,她是坚决不允许去饭店吃饭的——怕将疾病传染给陌生人。如果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都能这样想,那得减少多少交叉传染啊!

姥姥后半生都在老家山村度过,曾经贫寒、守寡的艰难岁月没有磨掉她干净利索的性情,老了也是个清爽灵活的有趣老太太。受她的影响,这几年,每次我带孩子出外吃饭,临走时都会将“残局”归置一番,能扔的垃圾先收起扔掉,让餐桌保持“好看”,心境也为之怡然。

□张叶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