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把绿色公交“开”进校园
援助拉萨医院规范手术室建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援助拉萨医院规范手术室建设
——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护理部手术室督导李渝红
 

2017年8月,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通过西藏自治区卫计委评审获评为三级甲等医院。李渝红得知这一喜讯时,立即通过微信给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晓斯娜道喜。“我两年前在拉萨医疗支援的经历,现在记忆犹新。”李渝红说。

2015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到北京市“组团式”医疗援藏任务,此时医院才运营8个月,医、护、技、管团队正在加深磨合,李渝红作为医院“兵家重地”手术室的护理督导,全面负责专科护理、制度、人员、物料等各方面的事务管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最终选派李渝红代表医院参团,由15人组成的北京市属医院首批援藏团队中,李渝红是唯一一名护士代表,并且担负着带动手术室建设的重任。

这是李渝红人生里第二次走进青藏高原。第一次是在1994年,李渝红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格尔木市某部队医院,在那里工作了11年。接到援藏任务后,已从一名护士成长为护理督导的她,经过短短一周的准备,来到拉萨。“格尔木海拔2800米,拉萨海拔3700米,我应该会很快适应。”临行前,李渝红这样安慰担心她的家人和同事。抵达拉萨后,她开始持续头痛且整夜无法入睡。“进入手术室工作会紧张起来,肾上腺素提了上来也就不觉着头痛了。”李渝红说,最痛苦的是下班后,疲惫伴着高原反应一同袭来,为了能入睡休息,支援一年她就吃了一年的安眠药。

支援期间,李渝红担任拉萨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当时医院开放3间手术室,主要开展骨折、胆囊切除、剖腹产等手术。”李渝红说,“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和了解,我锁定了自己支援的最核心工作:规范。”看准了这一点,李渝红向原护士长晓斯娜建议,要改造手术室器械清洗区域,同时为此建立了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流程。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晓斯娜和护士团队认可了李渝红。

李渝红表示,当时带领的11人手术室护士团队中多位护士年长于她,“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融入团队并获得信任,才能切实带动团队转变。”

工作之外,去藏家做客、一起过林卡(藏语郊游的意思),李渝红逐渐融入了这支藏族同行团队。她开始按照西藏三甲医院的评审要求,带着大家梳理和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与操作常规,并加强人员培训。每天利用工作中的点滴时间,李渝红看到什么就讲什么,从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手术体位的放置注意事项,再到手术的安全管理等等,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把手培训。

依托援藏单位大后方的有利支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李渝红积极协调院内各部门工作,将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派到内地进行短期培训,每周与护士长进行电话互动,明确其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工作重点,接触内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观念上达成一致。“必须让藏族的同行走出去看看,他们会发现,所谓的改变,其实是大家例行的工作。”

一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李渝红和她同去的支援队,一直在拓宽这一年的宽度。忍着高原反应,利用周末时间,挨个乡县为藏胞们义诊;发动北京的同事,为藏区的小学生义捐……离开拉萨时,李渝红买了一部投影仪送给当地的同行,“希望他们之后能够多加利用,不断学习和总结。”

“现在关节置换,妇产科宫腔镜、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拉萨人民医院经常开展的手术了,手术室配合得很好。”李渝红觉得能参与援藏很有价值感,她也因此获得北京市援藏指挥部党委先进工作者,并获得第一批医疗人才“优秀专科建设者奖”。

至今仍感念援藏那段岁月的李渝红说,让她难忘的除了那里的牦牛和狗,还有支援团队的东郊小区;难忘中秋月圆之夜,15个人在拉萨河边栈道上喝酒高歌;难忘高原的五彩经幡和匍匐朝觐的藏胞……她还想对拥有着长久缘分的拉萨同行说,“很想你们,西藏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唐诗 通讯员 韩冬野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