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已经进入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市疾控中心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流感活动度呈现上升趋势,并出现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尤其是12月份以来,医疗机构报告的儿童病例数上升幅度较为明显,但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疫情大部分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园。
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流感多发生在冬春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易引发流感疫情。流感等季节性传染病由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是人群聚集场所,极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为了减少聚集性疫情,市疾控中心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一定要严格按照防控措施要求加强各项传染病防控。
发现发热或流感样病例,第一时间为其佩戴口罩并实施单独隔离,及时与家长联系,带患者就医或回家休息,期间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患者方可正常上课;强化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对新发现的病例及时进行登记和报告;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环境清洁;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开展健康教育,在疫情发生学校和托幼机构可采用网络、宣传画、板报、折页和告知信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
同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提醒各位家长注意:孩子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咳嗽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且佩戴口罩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本报记者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