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乡村添秀美 赢市场树口碑
职工故事
力克53国72名维修技师夺冠
协办: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乡村添秀美 赢市场树口碑
——记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易成公司职工张哲
 

“高效规范办实事,热情贴心为乡村”,一面锦旗,一方口碑,这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大水泉乡政府给予张哲的表扬,也代表了乡里老百姓的心声。三个月时间,兴隆县大水泉乡变得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的院落,韵味十足的木廊,盏盏摇曳的红灯笼……这个坐落于兴隆山中的乡村已脱胎换骨,化茧成蝶。

张哲是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易成公司的职工,在企业积极助力河北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外埠市场,跟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展区域市场空间的机遇中,他助力企业树立北京市政品牌,赢得了兴隆县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

以诚心筑同心

以感动换行动

最初,有着依山傍水先天优势的大水泉并未显现它的美丽,道路两边有不少违建房屋、旱厕。“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出来后,首先要做的是拆除。要把道路两边的障碍物清除,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搞不好会引发村民不满,导致各种矛盾。”说起当初准备拆除违建、旱厕的困难时,村主任仍记忆犹新。

当时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无论是拆除乱搭建,还是清理乱堆放,部分村民认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损害了自身利益,所以死活不让拆,要拆就要给补偿。可是美丽乡村建设工期十分紧张,迟迟无法开工,不仅公司利益受损,还会影响到承德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

面对这种情况,张哲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去找村干部面对面对接,与村民们进行心与心沟通,在谈天说地聊家常中,他了解到拆除违建的确影响了村民的生活,但主要的还是村民们不知道美丽乡村会建成什么样,没有认识到将会带来哪些好处。

找准了原因,张哲就有针对性地开展起了工作。他白天在现场指导施工,晚上就入户做老百姓思想工作,和他们讲已经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子发生的变化和带来的好处,“别的村子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搞起了乡村旅游,都脱贫致富了。守在家门口赚钱,总比外出打工强吧。”没有大道理,但全是贴心话。他就像蚂蚁啃骨头,工作一次做不通他就去两次,两次做不通他就去三次,不怕磨穿鞋底,不怕磨破嘴皮,每晚他都要走上几户,有时一聊就聊到深夜。

村民们不知道打造后会是什么效果,他就把具体打造出来什么效果、哪个部位用什么材料都和村民们说清楚,没有效果图他就手绘,结合实际经验和每户的想法,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效果。在入户走访的同时,他抓紧在一些做通工作的村民家中做试点。当美观实用的民居效果出来后,一下就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思想通了,行动也就自觉了,一些观望的村民逐渐同意了拆违及打造,“美丽乡村同心共建,乡村美丽兴农惠民”的良好氛围也就水到渠成形成了。

以拼搏克难关

以管理出成效

“大水泉乡是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能参与建设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珍惜个机会,不惜一切代价,撸起袖子加油干,保质保量保工期。”这是张哲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

大水泉乡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沿道路两侧施工的,从施工起点到终点沿途共计270多户民居改造,相距长达十多公里。同时,因道路施工及两侧拆迁对项目施工造成极大影响,修路、开山造成道路几乎断交,但点多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难不倒张哲,能开车的地方就开车,不能开车的路段就步行,有时整个工地转一圈下来就得一天,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嗓子哑了、腿累肿了是常有的事。三个月的施工下来,张哲的车磨坏了四条胎,张哲的脚磨破了两双鞋,“任凭脚板把鞋底磨穿”成了他真实的写照。

一次晚上天降大雨,张哲开车去工地接收施工材料,山路泥泞不堪,路基坑洼不平,车在一个大水坑里熄火了,他就冒雨步行半个小时赶到工地,把材料接收完毕后他满脸是雨,浑身是泥,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但他只是到卫生所简单输了点液,就又马上投入到工作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把几百名工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开工伊始,张哲就推行项目准军事化管理,建立人员花名册台账,严控人员的流动和进出状况,发放统一工作服装和安全防护用品,大大提高企业的文明形象和精神风貌。

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灵魂,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为了保证质量,激发干劲,张哲开动脑筋,在参建的两支施工队伍中开展了劳动竞赛,让两支队伍互比互学。两支队伍都卯足了劲,大到一面墙,小到一条缝,比均匀比平直比美观比速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两支队伍还不断创新,今天这支队伍想出了一个花墙图案,明天那支队伍就琢磨出一个门楼样式,竞赛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也有效保证了质量进度。在张哲的带领下,通过全体职工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大水泉乡美丽乡村建设提前完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以质朴交朋友

以服务树口碑

“建一项工程,播一片美名,交一方朋友。”这既是企业的理念,也是张哲做人的原则。大水泉乡美丽乡村工程提前顺利完工后,满身疲惫、已经三个多月没回家的他本想回去看看家人,但一项紧急任务又落在了他的肩上。因河北省旅发大会即将召开,大水泉乡部分道路两侧的绿化施工及摆放点缀任务量特别大,乡里干部人手不足,而且没有施工和种植养护经验,县领导亲自请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以解燃眉之急。张哲接到任务后立刻取消了休假计划,协助乡里干部,深入施工现场,组织安排抢工节点,指导摆放点缀细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这一段时间他几乎就没合过眼,跑前跑后,毫不惜力,他的行动感动了身边的人,老百姓把他当亲人,乡干部把他当朋友,身穿北京市政橘黄色背心的他成为了奋战队伍中一抹亮丽的颜色。

当旅发大会召开时,大水泉乡民居古朴美观,街道宽阔整洁,一眼望去,随处有景色,细微见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热情表扬和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说:“从张哲身上我们看到了北京市政的铁军精神,以后干活还要找北京市政!”

□本报记者 边磊/文 通讯员 于健嵬/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