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醇的牦牛奶、甜如蜜的新疆大枣、原生态的内蒙古马铃薯……12月14日至17日,由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北京市商务委共同主办的2017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亮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8号馆。来自11个省、22个地区的320多家企业,为北京市民带来了1000多种各具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给广大市民充分的选择空间。
签订十亿大单加大援藏力度
来自新疆、西藏、内蒙古等15家企业,在北京市支援合作办的牵线下,与北京市22家企业签订了价值近10亿元的特色农产品购销合同,将推动当地20多万群众创收。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新明介绍,拉萨市是北京市对口支援的主要对象,北京市正在持续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产业援藏。“拉萨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资源,我们将结合这些特征帮助西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包含食品、药品、饰品等产品的产业结构。”他还表示,北京将继续推动两地优秀企业对接、提供专业的规划团队、加大援助力度、在当地建立更多的创新产业园区。
其中,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拉萨净土、西藏坎巴嘎布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在现场分别与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二商集团、北京大洋康正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藏企提供平台助力精准扶贫
在馆内的各个展区前,了解情况、试吃试喝的市民络绎不绝。“这牛奶有股香甜味。”“味道很浓。”在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站满了试喝的顾客。“大家现在喝的牦牛奶,能够来到北京,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此次展销会,也是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好机会。”该公司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日桑嘎姆表示,公司不管是在生产加工环节,还是运送方式上,都遇到过难题。
据介绍,牦牛系半野生散养,比家养的奶牛产奶量小了很多。“其实最大的难题是沟通,我们和藏民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后来结合实际任用当地的藏族员工,让他们学习技术,同时和藏民进行沟通,并定期安排他们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进行内训。这样不仅能加深与藏民的感情,也大大解决了我们工作人员少的难题。”日桑嘎姆坦言,公司为每名牧民都配备了一套价值400元左右的标准化挤奶设备,受到了牧民的极大欢迎。“牦牛奶有了销路,他们的生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我们认为援藏不能只体现在资金上,更应该大力推动人员援藏,定位精准扶贫。”这次展销会,给了不少公司展示自己的平台,也间接帮助藏区牧民打开了市场。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