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邮政局提供的数据,今年“双11”期间可能产生超过15亿件包裹,全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400亿件。巨大的快递量也带来巨大的快递包装消耗,由此产生的快递垃圾如何处理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快递协会专家建议,绿色包装是发展趋势,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环保意识。(12月13日《工人日报》)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包装垃圾的总体回收率小于20%,其中纸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
基于此,近日,国家邮政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快递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到2020年,中国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主要快递品牌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而平均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快递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及推进快递绿色包装,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发力。
事实上,一些快递企业已经先行一步。今年“双11”,各大知名电商纷纷各显神通,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快递袋,或推出快递纸箱回收服务等。全国有13个城市投入使用共享快递盒,到2018年共计投放20万个。
快递垃圾回收率低,呼唤“包装革命”。从长远来看,绿色、环保、智能是大势所趋,伴随着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在环保、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正面临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原纸价格上涨、舆论压力等都倒逼快递企业采用更为绿色可循环的物流方式,最终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因此,相关企业及服务行业,在这次“包装革命”中,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应不忘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初心。□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