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永州品“三”
草堂故里读杜甫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7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堂故里读杜甫

 

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美誉,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草堂,即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受杜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了纪念他,北宋以来,不断有人在杜甫的故居处立祠,供人瞻仰。听草堂的管理人员说,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被毁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里面存放着杜甫草堂全景的国画、杜甫行吟的雕像、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少陵草堂图”碑刻,“草堂书屋”和“恰受航轩”则陈列着宋代以来诗人各个时期的作品。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不幸被毁。唐五代时期,诗人韦庄觅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宋代,杜甫茅屋再次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后面这次重修,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漫步其间,似乎感知杜甫的存在,给人亲切真实之感,同时又能赏心悦目。

杜甫草堂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弘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

草堂建筑以清代风格为主,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他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民,共有1450多首诗歌流传于世。

□时曦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