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教育专家谈幼儿教育
气温持续下降 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该怎么保护你?亲爱的小孩
教育专家谈幼儿教育

 

虐童事件的发生,在引发愤怒和恐慌的同时,也不免让公众对整个幼儿教育行业产生怀疑和担心。如果儿童的权益受到损害,应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幼儿存在哪些年龄特征需要注意?是否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家长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有效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应以预防为主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雪梅说,儿童侵权、校园中的暴力体罚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保障儿童的安全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

针对儿童暴力问题的预防,是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传统观念,尤其是家庭教育观念中,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才”等教育方法还未根本消除,这使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要切实保护儿童权益,防止虐童事件再现,除了根据事件的事实情况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外,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以预防为主。

张雪梅建议,应以多种形式加大对学校、幼教人员全员法治培训的力度,提升教师依法教育及管理的能力。学校、幼儿园设立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儿童保护和安全工作。和家长加强有效沟通。研究制定教育工作者保护儿童的能力素养与行为准则,引导教职员工行为规范,提升服务标准。最重要的,应建立儿童保护事件的跨部门多专业介入工作机制,组织公检法、教育、卫生、医疗、团委等相关部门,同社工、法律援助律师、心理咨询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个案协调小组,为儿童和家长提供多方面服务,并引导家长理性表达、依法维权。

针对幼儿年龄特征争取家长积极配合

原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冯惠燕在幼教行业耕耘近40年,她说,近期的幼儿园事件多发生在3-4岁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从儿童发展阶段与发展特点来说,3-4岁小班孩子的思维是表面、原始和混乱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理解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各种要求是很正常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把这种现象视为发展孩子的契机,通过游戏、鼓励的方式慢慢培养孩子好的行为和习惯;发现孩子存在一些小问题时,会主动与家长沟通,给家长提供家教建议。关心孩子发展的家长也会经常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与老师沟通,双方通过家园共育的途径一起促进孩子的发展。

她说,学前儿童培养需要家园双方共同努力,开展有效沟通是极其必要的。园方一定要认识到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与支持者,幼儿的培养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园长信箱、微信群、热线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通过实施园所开放日、家长担任义工或志愿者、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方式,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监督教师

怀柔区汤河口镇中心园园长、特级教师赵兰香具有33年幼教经验,她说从职业要求上讲,老师以爱为天职,有爱心,但有些教育方法未必适合。如何理智科学地爱孩子,无论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不断学习。

她表示,面对性格各异的幼儿,当孩子淘气,好动的儿童不按老师要求做时,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老师有时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做,甚至出现不适宜行为,这是学前专业理论与技能方法的缺失。不知道爱孩子体现在怎样的细节方法中,是当前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为幼教管理者,她认为应在技术防控的同时,做好教师的职业培训、细节管理和方法帮教工作,给教师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让年轻教师看到爱孩子的正确样子。对每个日常教育环节要细心讲解,让教师用孩子听得懂的话去沟通,努力让自己的方法贴近儿童的需要。

她建议幼儿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知道管理者的要求。比如通过家访走进幼儿家庭,了解孩子的生长环境和家教水平,对孩子多一份了解,有利于平日的教育工作。同时,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监督教师,更宽容年轻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允许教师有逐步成长的过程,在家长和老师之间形成信任的桥梁和理解的纽带。建立家长和教师的共情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