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绿色出行路上享受骑乐无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绿色出行路上享受骑乐无穷

 

他们是一群快乐的骑行爱好者,无论严冬还是酷暑,坚持用自行车丈量距离,用身体力行,倡导绿色出行。他们中年龄最长者72岁,爱好骑行运动时间最长者超过10年。他们几乎每周都会组织集体骑行活动,一边享受骑行的乐趣,一边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他们就是密云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成员们,一群致力于将绿色出行当成习惯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

共同爱好凝聚的骑行队伍

在京郊密云的山区小路上,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着靓丽骑行服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他们单车上插着“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标语旗,整齐划一地顺次列队骑行。人多时百余人,人少时二三十人。62岁的赵力杰是密云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对于如今注册会员达到181人这样数字,是他没有想到的。

“我爱好骑行十年多了,组建骑行协会也就才五年的光景。”赵力杰说,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有骑行爱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给即将退休的自己找点事情做。“骑行运动入门简单,又能强身健体亲近自然。”赵力杰说,因为加入队伍的人很多,为方便管理,带动更多的骑行爱好者参与绿色出行健身活动,他们便注册成立了密云自行车运动协会,本着“强身健体、倡导绿色生活”目标,积极开展骑行活动。

加入协会的爱好者大多数是口口相传,自愿参加,“共同爱好的凝聚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很多曾经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赵力杰告诉记者,骑行爱好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长者72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退休干部、企业职工、农民、教师、公安干警等等。

当然,除了骑友们年龄跨度大,从事行业各有不同,每个人的骑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赵力杰介绍,他们队伍里的“能人”很多,不少队员都是资深的骑行爱好者,不仅骑行技术技巧好,还练就了不屈不挠的精神,骑行足迹不仅遍布密云的大街小巷,内蒙、青海、西藏等很多地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赵力杰说,为鼓励更多人加入到骑行队伍中来,很多资深骑友都会有另一个身份,就是“骑行指导老师”,义务承接“带徒弟”。

骑友汤成浩就是一名义务骑行指导老师,已经带出很多“高手徒弟”。“之前,带过一个60多岁的老先生,起步只有五公里,但却非常勤奋。”汤成浩告诉记者,他利用集体活动的时间,给“徒弟”讲骑行技巧和要领,督促“徒弟”练习。短短一年时间,那个曾今只能在骑行队尾“压轴”的老先生,如今已经骑到队伍前列了。

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

“骑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赵力杰告诉记者,很多骑友积极参加集体骑行活动,让每天的骑行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退休干部孙明武就是最初跟赵力杰一起骑行的人,他算是个半路入门的骑行爱好者,到如今已有5年时间了,“我现在只要出门,首选骑车,低碳环保、经济实惠。”孙明武说,他除了拥有专门进行骑行运动的变速车,还有一辆生活用车,买菜、遛弯都用它。可回想起五年前,孙明武还是非常感概,对于刚刚走下工作岗位退休的孙明武来说,这个爱好就撑起了他整个生活。

还记得第一次骑行的时候,仅仅20公里的骑行里程累得孙明武上气不接下气,差点就放弃了这项运动,“可休息两天后,第二次硬着头皮坚持,同样的距离,我明显轻松了不少。”孙明武说,这样的进步多少让他自信了不少,于是下决心坚持下去。

自从加入自行车运动协会,退休后的孙明武生活一下子充实起来了。一有空,他就约上队员们外出骑行,先是密云周边骑行,然后越骑越远,京郊的很多骑行线路他都走过了。更让孙明武感到兴奋的是,骑行5年,他体重减掉了20斤,以往居高不下的血压、血脂、血糖数值也达到了正常。

眼看着孙明武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家人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女儿给我买了骑行服,女婿给我买了自行车,戴好装备后的自己,俨然变成了一个威武的骑士。”孙明武说,“协会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在骑行路上享受快乐时光。”

跟孙明武一样,因为骑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汤成浩的上班路单程20公里,只要天气允许,他就用自行车来丈量。80后骑行队成员田莉梅坚持骑行4年时间了。粗略统计骑行里程也达两万多公里了,“这就相当于少开了两万多公里的汽车,节约汽油2000多公升,节约资金约1.2万多元。”田莉梅说:“现在全社会都在推崇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加入骑行队也算是我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做出的一点贡献吧。”

如今,密云自行车运动协会已经连续两年组织“无车日”骑行活动了,每次参加人数都有超过百余人,整齐划一的服装,骑行游走在密云水库周边的环湖公路上,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友爱让团队更具魅力

“骑行者是孤独的,但团队骑行却给人以支撑。”赵力杰告诉记者,他们的骑行宗旨是“安全、健康、快乐、生态”,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同时,也强调爱好者们可以安全骑行、科学运动。

骑友中有几个诗歌爱好者,每次骑行活动后都会有新的诗歌作品在骑行群里与大家见面,张秉文,孙明武,郑桂琴等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赵力杰把这些小诗叫做“骑行文化”,是用除码表以外的另一种方式记录骑行里程。记者翻看这些有趣的诗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份份暖心的情谊,跃然在纸上。

“既然是个团队,就要有团队的样子。”赵力杰说,每次的骑行集体活动,不管人数多少,都会有严格的计划安排和周密的保障工作。每次活动,路线和强度都是提前计划好的,前面有领队,后面有收队,队伍中会安排队员携带应急食物和药品,也有人主动带上修车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而最让人备受感动的,还是骑行路上每一声支持和鼓励。孙明武对记者说:“对个人来说,骑行路上爬坡是极具挑战的,每一次艰难都是对个人意志力的考验。我特别感谢在骑行路上一直给我加油和鼓励的队友,帮助和陪伴我度过每一次挑战。”

队员之间的友爱是团队最大的魅力之一,“骑行中遇到困难,就会有队友来帮忙;心情不好了,也会有队友来安慰;甚至每一个节日,都少不了骑友们的祝福。”作为创始人,赵力杰对于团队能有这么好的氛围和精神,感到十分欣慰。

赵力杰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后,得到了密云区总工会、体育总会和老干部局的关注和支持,在骑行队伍中建立了老党员先锋队,为便于组织,还成立了骑行直属队,大家推荐热爱骑行,责任心强的退休干部刘建军任队长,五年来,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每一次骑行活动都精心组织,从不懈怠。

此外,刘建军还把自己的摄影技术用到了骑行上,每次骑行都背着相机,为骑友们拍照片,在骑行群里发给大家,给骑友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与开心,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感受骑行本身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在传播着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的正能量。”赵力杰坚定的说,他和每一位骑友一样,都会坚定地走在倡导绿色出行的道路上,将骑行运动坚持到底。

□本报记者 王路曼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