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慢就业”背后的非就业问题
所有交通参与者都要守规则
别让网络直播 成“黄毒”泛滥地
高速公路连环撞 亟待科学防范
挤占
电商虚假降价促销判赔当成常态
保护公民信息安全 须强化技术防范责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就业”背后的非就业问题

 

大学生入学读书,选择专业时就应该对未来人生有所规划,自己能做或该做什么,是学生时代就应该思考的问题。按照既定目标学习,毕业后何致迷茫?怕只怕“为上学而上学”,自认为钻进了“象牙塔”,连所学专业都不一定有兴趣,那么,不仅就业迷茫,而且人生糊涂。

日前,本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专题报道“慢就业”现象。报道称,那些毕业后既不急于就业,又不继续深造,而是在家休闲或者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的大学生,之所以待业,“原因不同,想法各异”,担心他们成为“不就业”一族,呼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适宜的就业岗位,提高大学生就业待遇,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就业。”本报关注这一群体,并为之呼吁,尽职尽责。

不过,细读报道内容,笔者以为,这“原因不同,想法各异”折射出的许多问题,与通常所说“就业难”并无必然关联,而恰恰是这些非就业问题,成了“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如不解决,“慢就业”恐怕真的成为“就业难”。

以常识论,毕业而不就业,无论什么原因,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倘若不工作就要饿肚子,相信任何人都会努力就业——即使是不称心甚至艰苦的工作。毕竟,活着才是第一位的。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那些“慢就业”者有父母养活,衣食无忧,所以才不急于工作,还可以闲散。但问题在于:大学毕业都是成年人,完全应该自立了,(且不说能力如何)有什么理由继续靠父母养活呢?

不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越来越富足了,大多数父母养活成年的孩子不是问题,年轻人也有条件实现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但这并不是成年人可以“吃父母”的理由,即使父母有经济能力,也没有义务养活成年子女。成年人就应该自己养活自己,先有“饭”吃,再谈选择、追求。

有人说,年轻人暂缓就业,通过游学、支教、创业、考察等方式可以开眼界,长知识,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寻找人生目标……总之,益处多多。但是,参加这些活动与自己养活自己并不矛盾。那些家境困窘的年轻人,靠临时打工实现自立的同时,照样可以选择上述方式生活,可见“存在决定意识”。

有人说,既然父母有能力,何苦让孩子“受罪”?殊不知,这种“天经地义”的观念、“愿打愿挨”的做法,从长远看反而可能害了年轻人——不经历艰辛,不懂得勤奋,坐享其成,何以自立?父母养活不了你一辈子,何不趁着年轻拼搏一番,吃点苦、受点罪,对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有人说,大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需要一个适应角色转换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思考未来的人生,因为有些年轻人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该做什么……这些“理由”,除了“适应角色转换”,其他都值得商榷。

办大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如果办成了“象牙塔”,一定是教育脱离了实际,是学校出了问题。大学生入学读书,选择专业时就应该对未来人生有所规划,自己能做或该做什么,是学生时代就应该思考的问题。按照既定目标学习,毕业后何致迷茫?怕只怕“为上学而上学”,自认为钻进了“象牙塔”,连所学专业都不一定有兴趣,那么,不仅就业迷茫,而且人生糊涂。

至于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思进取、甚至懒惰也归结为“慢就业”的原因,显然是牵强的,他们的问题不是“慢就业”,而是真的可能成为“啃老族”。纵使再好的就业环境、条件,也会困难重重。

“慢就业”背后的非就业问题,值得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们各自思虑。

□李雪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