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守匠人精神 传承木作智慧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匠人精神 传承木作智慧
——记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
 

他专心从事木作近30年,能用精湛手艺让濒临消亡的木作文物重新活起来,至今在中国古家具修复方面已很有名气,却依然不敢以木匠自居。他就是北京文旺阁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我只是木作行中的一员,匠人是手艺人的最高境界,许多人一辈子也不曾达到。”

自幼对木作产生兴趣

王文旺出生在河北衡水武邑县一个普通的木匠家庭。在父辈的熏陶下,5岁就开始接触木作活儿,好多玩具都是他在父亲指导下尝试用木头做的。“再大一些,我就跟着父亲学做木匠活,有时也会到别家打打下手。父亲见我是真喜好也有这方面天赋,便希望我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木匠,还支持我跟更好的师傅学习手艺。”王文旺说。

其实单纯做木匠工并非王文旺真正的追求。之所以喜好摆弄和尝试,准确地说是他被传统家具的图案、比例尤其是它们的榫卯结构吸引。痴迷于传统古代家具的王文旺希望能在大学文博类的专业学习修复。遗憾的是,王文旺没能考上大学,踏踏实实从小学徒开始正式学木匠活。后来偶然的机缘,一位老同学希望他能去北京华夏工艺品修理部做修复工作。当他走进这家工艺品商店的仓库瞬间被震住了。“摆满了各式茶几、条案、衣柜等老旧器物,而且用料好、做工精湛,许多师傅正在修复。见到它们,我的手直发痒,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目标。”王文旺说。

更让他兴奋的是,这些老师都是行业内的高人,他们修黄花梨、紫檀之类的家具各有绝活。从那以后,王文旺开始跟着老师学习。为了能多学东西,他什么杂活都干。不到两年,王文旺的古董家具修复手艺日趋娴熟,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3个月的活儿15天交工

工作时王文旺见到了大量的古旧家具,增长见识的同时,他也爱上了古代家具之外的旁枝,比如建筑构件以及格栅及工具等。有心的王文旺在工作之余走遍了北海公园、故宫、颐和园等,看到古建筑、古家具就拿本记录它们的信息、来龙去脉。为了留存更鲜活的资料,没有相机,他就都画下来。

王文旺用了一个月把北海团城的大佛龛,按照比例缩小到50厘米高,还把大佛龛里面的雕刻和木艺一一复制下来,这件木雕工艺品很快就以280元的高价卖出。“手艺能够被大家喜欢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来北京的第三年,王文旺自立门户独立做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专做老旧家具生意的美籍华人,对方给了他20件老家具修复的活儿,行内需要3个月至半年完成,却试探着问王文旺18天能不能全部修好。

能!王文旺准备拼死一搏。当时,王文旺只有两个初学的小徒弟当帮手,除了少量粗活儿,其他所有的精活儿、细活儿都得自己完成。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一直干到夜里1点半,除了吃饭就没休息,就这样,只用了15天,王文旺就保质保量地修复好这整整20件活儿。

他还清楚地记得美籍华人火速赶来看到后又惊讶又满意的复杂表情,并给了他2000元的高额酬劳,可说是赚到的人生第一桶金。有了之前的合作信任,美籍华人点名要把100万元购置的古旧家具全都交给王文旺来修,并给了他2万元让他筹建修复班子。从此,王文旺组建了团队,最多时他带过60多个徒弟。他修复古家具的业务越做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慕名前来。

弃商筹建木作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末,王文旺已经小有名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那时开始,他开始做古家具收藏。原来,随着他不断深入各地收购老旧家具,思想慢慢有了大的改变,“中国老百姓对木作的知识和历史文化了解太少,许多器物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有一次他在农村一家收购旧家具,正要付钱时,一抬眼看见这家人正要把一个黄花梨的硬木桌子腿当柴火烧,赶快上前抢救一起带回来。这件事让王文旺非常感慨:“这家人根本不知道这件老家具的价值,我也经常看到中国的老器物被运到国外,我又痛心又着急,它们体现地可是中国老祖宗的木作智慧呀!”

从那之后,王文旺决定放弃经商,用赚来的资金筹建木作博物馆!从开始筹建到每一件展品,他亲自整理、修复、布置,在这十几年中,一砖一瓦都融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如今,王文旺的木作博物馆已初具规模,陈列着各种中国民间木器工艺相关的展品,收藏品就达到了几十个门类。

坚守近30年体现匠人哲学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文化研究学者、民俗景观艺术与博物馆展陈设计专家、古代木器修复与收藏家、中国修复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文旺在木作行坚守近30年,已经有了许多头衔。但提到木匠,王文旺却至今也不敢自称为匠。

“‘匠’是个象形字,在古代就是斧头的意思,最早说的就是木匠。古时被人称为匠,那是相当了不得的。”王文旺说,古时木工在六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称得上木匠,就必须要精通木作行的全活儿,必须会做家具,会建房、修理,更要会木工雕刻,还要了解每一块木头的习性、脾气,知道它的最佳用途。许多人学一辈子都不能成为一个匠。

去过木作博物馆的人一定见到展览中呈现了古时木匠学徒的全过程。王文旺说,这充分反映了匠人哲学,木匠学徒需要具有品德、坚持、诚信、口碑,还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一不可,体现的就是工匠精神。

未来,王文旺希望把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与艺术通过博物馆的形式保存下来。他早已列好计划表,要完善一个个木作的系列展出;要建立自己的工作坊,培养古董家具修复人才;要进一步开创自己的文创作品,让人们都了解中国的木作知识;更要把中国的木作文化和历史带到国外,让更多的外国人看看中国老祖宗的木作智慧和技术……

名片:

王文旺,1970年出生,1988年开始正式拜师学艺,学习雕刻手艺和木匠工艺,从事古家具修复工作。现任北京文旺阁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

荣誉:

第九、十、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优秀展示奖;第二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优秀展示奖;2015年第四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获得优秀旅游商品奖;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手作之美贸易博览会获得传统民艺保护最佳贡献;第二届海南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优秀展示奖;2017年被通州选为“通州十大工匠”荣誉称号。

绝活:

自幼接触木作工艺,专心从事木作已有30年,精通手工木工雕刻技艺,能用精湛手艺让濒临消亡的木作文物重新活起来,并且有了更长的“生命”。

心中的工匠精神:

“匠”字起源最早说的就是木匠。在古时候,被人称为匠,那是相当了不得的。正如一个木匠学徒的过程,需要具有品德、坚持、诚信、口碑,还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一不可,它所体现的就是工匠精神。收藏,修复,整理,展示,挖掘内在文化并弘扬,就是我传承工匠精神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去了解它,传承它,爱上它。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