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碑林的清晨静悄悄
唐山·南湖
“兵马俑”亮相伦敦 推广陕西旅游品牌
北京:旅行社禁收 出境游押金
三亚开通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航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碑林的清晨静悄悄
碑林所在之处,原是西安的孔庙,建筑格局就是典型的孔庙风格。朱红的廊柱,朱红的大门,明晃晃的黄色琉璃瓦顶,在清晨柔和的阳光下,一派庄严肃穆。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碑林。这次不是跟旅行团一起,大队人马涌进来的。那样的话,再好的去处也会无心欣赏,尤其是碑林。早上8点,偌大的碑林里只有十来个人。

品 读

无言的石刻

碑林是中国书法和石刻艺术的顶级殿堂。这里的石碑等级不同,受到的待遇也不同。受到最高礼遇的多是各代帝王的亲笔题字,被置于专设的碑亭之中。大部分最有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石碑是置于七个展室中陈列的。有的展室陈列的是石刻十三经,有的展室陈列的是历代名书法家的石刻书法作品,有的展室陈列的是一些石刻公文或墓志铭,有些展室陈列的是一些刀工精美的石画。另外,在七个展室之外的外墙边,还展示着一些名气较小的、但极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石刻无言。喜欢书法的人,会来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大家的作品,仔细揣摩其字里行间、一笔一划中透露出的风骨与神韵。喜欢石刻的人,会来这里,看着石碑上粗粗细细的线条,品品不同石碑上的刀工,读读上面若隐若现的文字,摸摸石碑上的凹凹凸凸。

很多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了,因为岁月,也因为人们的喜爱。本来凸出来的部分被无数双带着崇拜的手摸得越来越平。再有,碑林里很多地方都有工人在做拓片,之后统一印成册子出售。拓片一张又一张,碑上的字在一次次拓印中一点点模糊起来。不知道几十年后,这里石碑上的字,是否还能被辨认出来,或许那时只能靠这些拓片来帮忙了。石碑无言,但我心中却有一些感伤。石碑的命运将如何?当它们成了一块块光滑的“无字”碑时,这里还会有游人如织吗?或许,一份不被打扰的宁静才是它们所期盼的?我不得而知。

感 受

封存的历史

石头的质地往往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木头、丝帛都易腐朽,只有石头,似乎历经千年不改模样。也许这就是石碑的设计者最初的想法,让工匠们把这些最为经典的、最具价值的文字刻在石头上,这些经典,这些文字就会如同石材一样不朽。就这样,一段段历史时刻被封存在石碑中,让后人依然能见到、能感受到。

透过石碑,透过石碑上那些或秀美,或粗犷的刻字,我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个忙碌的背影。那些将这些不朽的想法付诸实施的匠人们。当年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劳动着?在不见阳光的斗室中,一刀一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着一部自己可能根本读不懂的经书,按着上面的笔画走势,用一双巧手,一刀一刀把一个个带着生命的字刻在石头上。石刻与在纸上写字不同,在纸上写字,写错了可以修改或是再写一张,而石刻写错一笔都无法修改,同时石材往往极为贵重,不是哪个无名的匠人能赔得起的。

透过石碑,我似乎能看见,匠人们的小心翼翼。每个字,每一笔,都看好,都想好,才开始动刀。于是才有了这刀刀落刀精准,字字丝毫不差。要是他们能看懂那些经书,心存对经典的敬畏,也许是带着某种信仰和激情在劳作。但如果他们就只是普通的匠人,凭手艺吃饭,根本读不懂经书,能支撑他们如此用心,如此耐心的又是什么?

但,能读懂也好,不能读懂也罢,每个石刻匠人在工作时都应该是心无旁骛吧。即使身边有同伴,他们每个人也都会时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听不到风雨,看不到落花。他们只是活在文字的世界中,活在笔画的王国里,心血和青春一点点融入一笔一划中,融入坚硬的石头里。于是,他们的灵魂,连同石碑一起,不朽了。

□晓华/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