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申静:群众文艺给了我底气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静:群众文艺给了我底气

参加河北保定新春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部队集训时留影
到基层部队演出
参加2017年广西青年曲艺骨干创演研修班下基层演出
 

青年歌手申静,是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创作辅导部的主任,也是今年“北辰杯”京津冀暨环渤海地区青年歌手大赛民族唱法金奖的获得者。这位从河北邢台走出的年轻歌手,这些年深深扎根群众文艺这块“沃土”,创作了《祖国为你自豪》《妈妈的胸怀》等多首紧贴基层,洋溢着浓浓亲和力的原创歌曲。她的作品多次获奖,也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如今,工作在基层文艺创作的她,正在和她的伙伴们共同为“群星奖”努力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最接地气,也最能给人艺术营养,我愿意在这块沃土上终身耕耘。

拜师学声乐

1978年12月,申静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母对音乐一窍不通,唱歌时更是缺五音少六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出现了具有音乐天赋的小神童——申静。

上小学五年级时,申静就经常通过录音机听磁带里的歌曲。奇怪的是,申静听了一两遍歌曲后就能够在家里的电子琴上弹奏出来。她还能边弹奏边唱歌。申静说:“当时我不会旋律,不知道1234……是什么音,可我知道歌曲是几拍。我会自己的音乐语言,自己的标识方式标出来,比如用画小横杠或小圈圈。所以,我的磁带封皮上标了很多类似甲骨文式的符号。”

上初二时,申静参加了邢台市中学生卡拉OK大赛获得三等奖。老师和同学听了申静唱的歌,认为她很适合唱歌。父亲听到老师和同学对申静的赞美,看到申静如此酷爱唱歌,又有音乐天赋,就帮女儿找了邢台市最好的一位声乐老师。

“在为我选声乐老师的问题上,父亲坚持要找就找最好的老师。”申静说,父亲的决定遭到爷爷和奶奶的反对。他们认为,学唱歌不就是戏子吗?但父亲坚持认为“这也许是孩子的一条生路,以后也许以它谋生。”申静说:“父亲是军人,转业后到邢台市建材局。他思想超前,有远见。果然,我以唱歌为生。”

父亲给申静寻找的声乐启蒙老师就是邢台市群众文化馆的声乐老师。面对邢台市最好的声乐老师,尚在青春期、13岁的申静产生了逆反心理。申静不愿意跟他上课。上课时,申静不兴奋,没有笑脸,发声低沉,如坐针毡,往日听到音乐的亢奋消失了。这位老师看出了申静的心态,却不露声色,仍然耐心鼓励地教申静。

在老师的帮助下,申静的心理由逆反变得积极。申静跟这位老师学习了一年半后,面临着考河北省艺术学校的现实。这位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把河北省艺术学校的程素文老师介绍给了申静,程素文是河北省教授民族唱法的最好老师。申静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启蒙老师。

此后,申静每星期坐三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位于石家庄的河北省艺术学校上课。寒暑假时,申静便住在老师家连续上20节课。申静说:“那时,父亲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我上课的费用是一节课15元,两节课30元。当然,我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和付出,我的唱歌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考入天津音乐学院

1993年,申静如愿考上了河北省艺术学校民族声乐专业。申静的专业老师就是程素文。入学后申静发现,在同班同学中,她是年龄最小、水平最低的学生。生活中,因为年龄小,大哥哥、大姐姐们不跟她玩。所以,当有的同学在谈恋爱的时候,申静却在琴房练声、练耳。四年来,申静是每天最早到琴房的学生。四年来,申静过着琴房、宿舍、吃饭“三点一线”的生活。四年过后,申静变为全班声乐水平最高的学生。

1997年,申静以优异的成绩告别了河北省艺术学校,被分配到河北省歌舞剧院当独唱演员。但这不是申静心中的终极目标,她的目标是天津音乐学院。当时,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在全国只招5名学生。申静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并顺利地通过了专业课考试,但文化课成为申静进入这个专业的“拦路虎”。

申静在备战文化知识的时候,父母吃完晚饭基本上不在家看电视,或者到路边,或者到公园散步,把家里的空间留给了申静恶补文化知识。这期间,申静基本上没有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申静多次不知不觉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了后又接着看书。父母看在眼里,暗暗心疼。最终,申静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了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申静说:“我的文化知识考了330分。对于考艺术的人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很高了。其中,我的英语成绩68分,已经远远地超过35分及格线。”

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申静最终以全班第一的成绩,离开校门。也是在这一年,申静的父亲因患癌症,永久地离开了她和母亲。

“再见了”爸爸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了申静有17年了。在申静的求学路上,凝聚着父母的心血。

父亲为了让申静说好普通话,总是天不亮就让申静起床,督促她练习发音。在申静向程素文老师学习声乐的时候,父亲每周六都陪着她到学校学习,晚上9点才赶回家中,如此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工作的劳累加上长期操劳,父亲明显地憔悴了许多,头上出现了一丝丝白发,可是他从没有说过一句辛苦的话。

为了给申静创造进入专业音乐学校更多的学习机会,向来节俭的父亲东借西凑,向亲戚朋友们借了8000多元钱买了一架钢琴。同时,还专门为申静收集各种资料,把有关的音乐知识都整理起来,供她学习时参考。而这也使得父母原本并不富裕的生活更加清苦。有一次,父亲到学校看申静,买完回家的车票之后,身上仅剩下几毛钱,只能买一个烧饼充饥。而他特意把带的火腿全留给了申静。申静考入了天津音乐学院后。父亲一改平时节俭的习惯,把亲朋好友们召集到一起,在饭店热闹地庆祝了一番。

就在父母的艰辛将得到回报时,申静刚上大学,父亲突然病倒。为了让申静在学校安心地学习,父亲坚持不让母亲告诉申静他的病情。当申静得知父亲生病时,父亲又坚决不准她回来探望。无奈之下,申静只能通过电话把思念传给远方病中的父亲。申静几乎每次都是流着眼泪挂断电话。

寒假时,申静带着四个奖状和600元奖学金赶回家中。看着父亲那消瘦的脸庞,一股酸楚溢满了申静的心间。申静对父亲说:“爸爸,这钱给你吧。”父亲却摇摇头说:“孩子,还是你留着学习用吧。”申静的眼泪抑制不住掉了下来,一旁的母亲也潸然泪下。这时,申静才得知,父亲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寒假快要结束,返校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往常总是申静早日返校,这次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申静说:“他是舍不得我走,希望我能多陪他几天。”可是,时间是留不住的。

返校前一天,父亲把申静叫到床前,说:“孩子,明天回学校早点走,路上注意安全。”那一刻,申静和父亲抱在一起痛哭,伤心的不能自我。尽管申静和母亲尽了最大的努力,2000年3月8日,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父亲的生命。

父亲临走前曾对申静说:“今后不论你在什么地方,你永远在爸爸的心中。”申静说:“作为女儿,父亲也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将时刻铭记他的教诲,踏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辉添彩。”

到哨所为三名战士演唱

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自己的女儿穿上军装,走进军营。申静只有实现父亲的心愿,才是对他最大安慰。因此,申静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到燕山大学任教的机会,穿上了军装,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长城艺术团,圆了父亲的梦。另外,申静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大学毕业后,不花家里一分钱,要挣钱养活自己。

2001年7月,申静经过三个月紧张艰苦的军训生活后,被分到总参一个偏远的基层部队,挂职锻炼,任政治部宣传干事。在地处深山区的部队里,为活跃官兵的文化生活,申静一有机会就教官兵唱歌,排练节目,策划、组织排练文艺晚会,定期举办培训班,教一些基础音乐常识,为部队培养文艺骨干。

2002年6月,申静担任总参长城艺术团独唱演员,歌唱队队长,负责歌唱队的管理、训练、演出、筹划工作。三年时间里,申静先后带领歌唱队深入基层部队、边关哨所,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为官兵演出500多场次,并参加了总参的20余场大型文艺演出。

给申静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们一行10人驱车三个多小时,到河北涞源一个海拔2000多米的哨所演唱。他们爬上这个哨所用了半个小时,下去也要半个小时。而这个哨所只有一名班长,两名战士。他们听着歌,看着远方,感动地眼泪不住地流。在深入基层部队为官兵演出期间,申静被官兵的真情所感染,独自创作了《祖国为你自豪》《妈妈的胸怀》等多首紧贴官兵生活的歌曲,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2005年,申静因成绩突出被部队授予三等功。

群众文化馆最锻炼人

2006年初,申静转业到北京群众文化馆暨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这一变身,让过惯了受到严格管理部队工生活的申静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在新工作环境里,申静最大的难题是学习操作电脑。在机关工作不会操作电脑,就像是残疾人一样。申静说:“在部队,我用不着电脑。而在机关,每天接触的是繁琐的制表、发通知、发邮件。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电脑。”申静边学电脑边工作,很快地攻下了这道难关。

在同事的眼中,申静是个文艺兵,是个“花瓶”,没有多大能耐。2007年,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联合举办了“红红的日子——大型原创声乐作品音乐会”。这台音乐会的指挥是北京群众文化馆的指挥。指挥“钦定”申静为独唱,引来同事们纷纷议论。

“她能唱歌吗?”同事们没有听过申静唱歌,持怀疑态度。当申静一展歌喉,声情并茂地演唱《中国旗袍》后,同事们了解到,她不仅能唱歌,还唱得非常好听。这台音乐会在央视播放后,更让大家对申静刮目相看。

从此,申静在干办公室琐碎事情之余,也经常到各个区县群众文化馆参加演出活动,到声乐培训班当教师,参加各种文艺晚会的演唱。申静感激地说:“这位指挥是伯乐,是他让我重新登上舞台,让同事们重新认识了我。”这也让申静重新认识了文化馆的工作,不再是制表、发通知……还有很多文化普及工作需要去做。

组织国庆文艺合唱受益匪浅

2009年10月1日,申静从凌晨两点走进天安门广场,到晚上9点从天安门广场出来,她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群众方阵的游行和联欢晚会的合唱。这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大事——能够同一天参加国庆的两个重要活动。

2009年1月,申静被调到国庆指挥部,与一位领导负责组织群众方阵和联欢晚会的合唱。申静说:“这是文化馆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工作能力的认可。”参加群众方阵和联欢晚会合唱的人有1万多名,相当于部队的一个整编师。但他们可不像部队官兵那样训练有素。这对申静和同事的管理来说,难度可想而知。申静牢牢记住了文化馆领导的谆谆教诲:“群众文化工作,不见得非要是专业干部,但是,你必须要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好,不要出什么差错。”在训练群众方阵时,申静负责发徽章、服装等后勤保障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但她却做的井井有条。

申静的工作重点是晚会合唱方阵的管理。晚会演出的歌曲是国庆指挥部指定的,申静负责组织排练、检查演唱效果等。晚会合唱方阵在平时的排练中,分成很多个团。各团分头排练伴唱、合唱,申静要经常到各团检查排练效果。申静说:“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路,去指导和辅导。”

分练了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合练。每一次的合练,就是一次对申静组织能力的考验。在合练现场,团员们交头接耳,声音噪杂。申静带着便携式扩音器,用嘶哑的声音不断重复着、告诫着团员们不要交头接耳。虽然合练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申静深知,他们能参与进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一旦他们安静下来,都是很听话。他们不论排练有多累,排练到多晚,都没有怨言。

回想起在国庆指挥部的10个月工作,申静深有感触:“组织工作是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展现,如果你没有人格魅力,也组织不了群众文化工作。现在,我越来越喜欢群众文化工作了。”

群众文艺是最深厚的沃土

现在,申静到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工作已经有11年了。2015年,中心成立了创作辅导部。申静担任主任,主要负责群众艺术原创工作。申静介绍说:“群众艺术创作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剧、书法、美术、摄影、影视剧、文学。比如,进行戏剧创作,先征集脚本。脚本被选上后,先让专家评审,专家评定之后,我们再下基层找戏剧团排练。排练成型之后,再展示给观众。这两年,我们进行的原创音乐征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申静所指的成效是,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选送的原创音乐《四合院》去年参加了国家文化部群众文化的最高奖“群星奖”评选。2016年,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原创音乐作品征集活动,收到150多件原创音乐作品。申静说:“《四合院》是丰台区文化馆的原创音乐。我们征集到这个作品后,请专家再加工成型,送到了‘群星奖’组委会,最终进入21首入围大名单,虽然没有进入前5名,但即便这样,我们也填补了北京市参加‘群星奖’评选以来的空白。”

另外,由石景山群众文化馆选送的儿童原创音乐《打花巴掌呆》已经进入了申静的“法眼”。申静说:“这是一首反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合唱形式的儿童原创音乐。在‘群星奖’获奖作品中,还没有一部儿童原创音乐。经过我们仔细推敲,这首作品很有希望入围‘群星奖’,甚至获奖。我很有信心争取在3年时间内,北京的群众原创音乐能够获得‘群星奖’。”

11年的群众文化工作,使申静对群众文化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申静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内容形式接地气、亲和力感染力强等特点。推动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繁荣,重在厚植土壤,抓好打牢根基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群众文艺创作,呈现活跃繁荣的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 阎义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