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北京是一位机动车车主,遇到斑马线、特别是遇到有行人等待的斑马线,你会怎么办?鸣笛而过?还是缓慢通过,甚至疾驰通过,会等待吗?会主动礼让吗?可能不少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今天不妨开始考虑。
近日,笔者现场探访了46个重点治理路口,重点查看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及行人违法等行为。然而,笔者在大望路重点治理路口发现,近三分钟内,只有行人已经走到车头前面时,车辆才会减速让行,否则就会见缝插针,未见到社会车辆减速、停车礼让斑马线,大部分是快速通行。这样的问题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不鲜见,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不少车主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礼让斑马线时甚至会被后车不断的鸣笛催促。曾经有报道,因为前车礼让行人,导致后车不满,引发了冲突现象。路口秩序环境治理的举措找准了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症结,立志于提升城市交通文明,但还任重道远,礼让斑马线这种文明交通意识,也可以说交通道德文明素养的建立,绝非通过一次环境整治能够建立的。
在英国,除了礼让行人外,车辆也会互相礼让,英国环岛较多且大多数没有红绿灯,环岛外的车辆会自觉礼让环岛内车辆,当车辆驶入高速时,后方车辆会自觉减速并用车灯示意前方车辆先行,英国的交通发达有序,交通文明也高度发达。
当然,也并不是只有国外的月亮圆。今年4月初,古城西安开展了城市道路治乱疏堵专项整治活动,滞留路口、闯红灯、超越停车线、在人行道或网格线停车等候、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都会面临交警的处罚,处罚力度绝不仅仅止步于劝说、纠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一次整治就能风清气正,当然不现实,除了加大整治力度外,还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交通规章制度,织密“天眼”的监督笼子。近日,北京在东城区校尉胡同、北京协和医院西门安装了一块写有“电子警察监管(违法鸣笛)”的黄色显示屏,正式启动了首个鸣笛抓拍系统,可以说,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不发生事故、保证交通畅通上,而是立足于国家化大都市、首善之区、首善标准建设高度,不断提升北京城市道路交通文明上,可以说,符合北京城市规划、北京定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机动车驾驶员规矩意识、法治观念、文明素养等自律欠缺的时候,必须用技术、制度、执法、监督等他律,来提升城市的道路交通文明,约束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当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的时候,城市的交通文明将会蔚然成风。
□赵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