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唐模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毗邻歙县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
唐模名片翰林坊
唐模号称“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看到了水口也就进入了唐模,村口的溪流潺潺穿过一座座石桥,徽州人将水看成时间和财富,认为水会因流动而带走一切,故修“水口”加以镇留。徽州地势“八山一水半分田”,不外出谋生,根本无法养家糊口,更何谈娶妻生子?于是,徽浮古道年复一年地迎来送往着负笈山民、挑担客商、赶考学子、官轿花轿……
相传,七仙女在这条道上拦住了呆懵书生董永,老槐荫树见证了仙女和凡夫的山盟海誓,成就了这“天下第一媒”。如今,槐荫树的枝枝桠桠上悬满了象征百年好合的红丝带,乍一看,如一位含羞出嫁的新妇。汪氏建村后,有两位歙北的许姓兄弟因父母双亡,来唐模投靠汪氏姑父家,孰料风水轮流转,许氏经过几代人努力,竟替代汪家成为当地第一大姓。“圣朝都谏”四柱牌坊是康熙皇帝为旌表“同胞翰林”许承宣、许承家兄弟先后考取进士并被钦点翰林的科举美谈。
至情至孝檀干园
徽商深谙经商之苦和为商不易,因此,他们悉心栽培子孙后代读书入仕。如果说“耕读传家”是徽州人的传统本分,那么,“官商一体”则是他们保持世代富贵的原因根本。檀干园名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园内设立私塾是贾而好儒的真实写照,主体建筑取名“鹤皋精舍”寄寓了主人殷切期望子孙发奋进取,“鹤啸九翱,其声闻于天外”的良苦用心。忠烈庙里供奉着唐朝“安史之乱”年间抗击叛乱而流芳百世的张巡、许远两位将军,许氏先祖许远在那场惨烈的守城保卫战中“童可烹妾可杀城不可亡矢志报江淮半壁”,为保李唐江山极尽忠烈之事。
如果说,忠烈庙是唐模人忠君的体现,那么,“小西湖”则是唐模人尽孝的表率。清嘉庆年间,唐模人许以诚在江浙皖一带经营了36家当铺,时称36典。一辈子蜗居山村的老母亲听走南闯北的儿子谈到西湖秀色,心生艳羡,做梦都想去看看。许以诚考虑到母亲年迈体衰,经不起舟车劳顿之苦,为一偿母亲夙愿,许以诚不惜耗巨资,雇能工巧匠挖塘垒坝,修筑亭台楼阁,将西子湖的湖心亭、玉带桥、白堤等景致搬入檀干园,供母亲朝夕观赏。
“小西湖”占地10余亩,三塘相连,隔水可见三个圆形深潭,形成“三潭映月”。镜亭四面环水,为檀园中心,镜亭之雅,在于里间大理石四壁镶嵌的十八块书法碑刻,这些碑刻出自蔡襄、苏轼、黄庭坚、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查土标八大山人等十八位书法大家之手,或草或篆或楷或隶,银钩铁划如龙蛇隐壁。镜亭以东为内湖,湖北岸遍植名贵花树,春日里夭桃翠柳,疏密有致地掩映着亭、台、桥、阁……
十桥九貌看水街
檀干溪蜿蜒曲折地从村头至村尾穿过整个村子,当溪流渐次被栏杆粉墙黛瓦的老屋揽入怀里,就到了唐模最为繁华的600米水街,清澈的檀干溪终年不竭,白墙乌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沿溪两岸,蜈蚣桥、五福桥、义合桥、太平桥……13座风格各异的石桥或如彩虹、或如玉带、或单孔、或双孔连接起两岸民居,“十桥九貌”成了唐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沿河一爿古意盎然的避雨长廊,长廊临河一面设有美人靠,俗语云“美人靠,靠一靠,十年少”,倚在靠上凭栏眺望,小桥、流水、人家……好一幅王维笔下清新的村居山水图,仿佛穿越了遥远的唐、宋、明、清,置身于一幅活色生香的《清明上河图》。
唐模有许氏宗祠和许氏支祠尚义堂、继善堂、铭德堂,从村中流传着“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铭德堂”的谚语可以看出许姓各个分支根据血脉不同分别烙上了官、商、民不同的阶层印记。
夕阳西下,村民坐在高高的门槛上喝着用大水杯沏的酽茶,店家慢条斯理在铁板上煎翻毛豆腐,从汤锅里捞起一碗碗鲜美可口的小馄饨,孩童蹲在地上摩挲着蜷伏在脚畔的爱犬……不在江南却仍让人领受到一份小家碧玉的似水柔情。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那些彰显徽派特色的建筑须臾间变得朦胧起来,溶解在皖南那片苍莽暮色中,满脸的沧桑如同史书中一页泛黄的纸张、一曲古老的徽谣,传唱着今昔的辉煌和沧桑……
小贴士:
交通:黄山市(屯溪)汽车站乘屯溪--歙县班车在岩寺下车,到岩寺北站乘岩寺--唐模的车
住宿:推荐住中法合作唐模国际乡村酒店,坐落古村内,外观徽派粉墙黛瓦建筑,内部卫生档次设施现代化
美食:五城茶干、霉干菜饼、艾草青团、小馄饨、各色酱菜
特产:太平猴魁茶、文房四宝
□申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