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幼儿的成长和成功 同样重要
女性长期吃素会影响生育
丰台工商分局积极利用 分局第三方调查结果加强基层建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幼儿的成长和成功 同样重要
警惕幼儿早期教育的四大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幼儿早期教育,但是年轻父母的早教观念是否正确?幼儿早期教育领域是否存在陷阱和误区呢?听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康丽颖教授的观点。

误区一:

忽视人的精神价值存在

很多人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比如带婴儿去游泳,还有给孩子提供各种刺激,说早期智力开发可以取得先机掌握优势之类。

“婴幼儿的家长如今有几分惶恐,生怕起步比别人晚,影响自己孩子的发展。”康丽颖表示,一些专业人士其实不建议这样做。在早教领域中注重智力开发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过分了,而且把早期教育都集中在智力开发上,以为早教就能培养天才,这是有缺陷的。

家庭教育领域的误区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工具理性的误区,会导致对人的情感,或者精神价值的一种忽视。家长可能为实现一个遥遥无期的目标,就牺牲掉孩子眼前的幸福。孩子抱怨当下的痛苦,家长却说没关系,现在的痛苦是为了获取将来的幸福,实际上这些成年人自己都不信的。不能单纯从眼前的一些利益,或者说让孩子成名的角度去思考家庭教育,而忽视孩子人生发展的完整性、可持续性。

误区二:

各种压力造成童年消失

幼儿家庭教育第二个误区就是童年的消失。康丽颖说,很多孩子从出生不久家长就给予各种各样的压力,提供各种超强度训练,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比如现在很多孩子是玩手机长大的,这些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说话很晚,明白事情却不能表达。心理学研究给出两个解释:一个是父母和孩子可能缺乏频繁的日常语言互动,导致孩子语言发展迟缓;另一个是说父母在问孩子这个是什么孩子没有表达的时候,父母就已代替表达,孩子就不愿意用语词来界定所见的东西,一点点造成语言发展迟缓。

误区三:

早教存在学校化倾向

怎么样捍卫孩子的童年呢?要警惕早期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倾向,即第三个误区。

康丽颖介绍,美国一位学者写了一本书,叫《趋于学校化的社会》,对目前整个教育一边倒,对学校教育的倾斜提出批判。实际上人类社会活动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游戏、一种是学习,还有一种是劳动,家庭教育应该是游戏向学习、向社会、向劳动过渡的阶段。

但是现在缺乏这样的过渡,学校教育垄断了教育的权利和资源。幼儿要背唐诗,学珠心算和英语,看图识字写画。学校的课程设计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探索的欲望,还有创造性冲动。学校也使人不太去关注自身的发展,而关注头脑中装了些什么东西,能够获得什么。每个人在学校教育的经历中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失败者的阴影,考试考不好就觉得天要塌下来,或者很灰暗,有时是那个年龄无法承受的。

误区四:

外来教育观“水土不服”

第四个误区就是非本土化的一些家庭教育观念、理论甚至教育操作的引进,导致一种家庭教育存在非本土化现象,要警惕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对家庭教育造成影响。舶来品是否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能否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需要思考。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尼尔森正面管教法,强调家庭一定要创设民主氛围,所有事情都要讨论,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当家长来召开家庭会议。但是中国的家长狠不下心,即使父母可以狠下心来放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做不到。“我们缺乏对家庭、环境的整体创设,如果不注重这点,单纯去引进外来的方法,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建议:

不要去追逐所谓的起跑线

康丽颖提出家庭教育要理性回归。除了家长要承担主体责任,家庭教育还包括父母的成长、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等,理性的回归还要尊重幼儿的成长。教育如果不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没有因时而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教育要有一个适度的原则,不要去追逐所谓起跑线,或者早期的智力开发。

同时,教育要在爱和约束之间达成平等,注重身心的统一。家长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做父母,要通过学习给孩子做行为示范,也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