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巷管家”17年办实事无数
首都职工寄语十九大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巷管家”17年办实事无数
——记西城区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
全国“两会”期间,潘瑞凤(左一)带头给治安志愿者送姜茶
 

“潘书记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能有这样的好书记,是我们的福气啊!”说这话的是西城区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的一名居民。在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的不懈努力下,许多困扰居民的难题都顺利解决了,居民们感谢她,以各种形式给她送礼,都被她婉言谢绝了:“您多参与社区建设,多给社区工作建言献策,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如今,西便门东里社区的居民都知道,有事找潘瑞凤,她准保有办法。

成立助老特需服务队

“四暖”活动帮扶老人

“我们社区里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老年人,其中还有不少空巢老人,如何服务好他们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潘瑞凤说。

有一次,不善言辞的“单空老人”安家贵以“优惠价”3000元安装了燃气灶,事后发觉被骗,便打电话向社区寻求帮助。潘瑞凤听说后,立即上门询问情况并联系民警。虽然没能抓到骗子,但潘瑞凤和安家贵成了朋友,她经常主动上门,陪老人聊天,逢年过节邀请老人到社区参加活动,渐渐地,老人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伴随着年龄增大,病魔开始纠缠安家贵,老人不愿和别人说病情,但是,他每天都愿意来居委会坐一坐,找潘瑞凤他们聊聊天。“可能老人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与我们的交往中也有些好的回忆,所以特别留恋。”潘瑞凤说,这让她意识到,社区并非只是居住之地,还是大家的情感家园。

为了更好地服务“单空老人”、残疾人等,在潘瑞凤的倡导下,社区成立了助老特需服务队,结合“暖情”“暖心”“暖巢”“暖难”的“四暖”活动,全年为老人提供家政、修脚、就医、购物等实际帮扶多达数百次,并协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小事、急事和难事,形成了楼内互助的服务格局,比如,为了解决老人看病难的问题,潘瑞凤安排队员与老人对接,陪同他们挂号、看病、领药甚至喂药。今年,潘瑞凤还与沙宣美发学校、清华池合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社区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突然过世,得知消息后,潘瑞凤主动联系,全程跟踪服务,还帮其家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询问办理手续事宜。这位老人一辈子没结过婚,无儿无女,家里亲戚由于工作较忙,就给老人雇了保姆,加上潘瑞凤等社区助老特需服务人员也经常前往看望,时间一久,老人对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老人临终前,社区卫生站工作人员守在他身旁,在抢救过程中老人几次失去意识,几乎谁也不认识。可就是那样,在老人每次恢复意识时总会拉住大夫的手,重复说着“谢谢潘书记”。

对居民有利的事

她绝不轻易放弃

从28岁到45岁,潘瑞凤没休过一次年假,就连除夕,她也只和家人共度过一次。潘瑞凤的同事评价:“她天生一股拼劲,只要她认定对居民有利的事,绝不轻易放弃;只要她认定有可能给居民带来损失的事,绝不能发生。”潘瑞凤的根在社区,一干就是17年,她也从一名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年轻社区工作者成长为一名老练、智慧的社区领导。

期间,经潘瑞凤解决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数不胜数:为社区5栋塔楼更换了老旧报箱,满足了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经多方协商,对小区近30年的破旧道路进行整体铺设,方便居民出行;安装电子探头和门禁系统,全力创建平安社区;为小区6栋楼安装了残疾人坡道,解决了老年人和残疾人上下楼不便的难题;寻求外部资源为老年人就餐搭建平台……她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居民在西便门东里社区的安居乐业。

身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潘瑞凤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用真心对待群众,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潘瑞凤说,她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社区服务管理不断发展完善,让居民能够生活在一个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环境中。

□本报记者 张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