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女子被称为先生的不多,杨绛算是一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女人的确惹人艳羡。
杨绛说她与钱钟书的婚姻门不当户不对,钱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孩子的婚姻和职业皆有父母做主。杨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钱父觉得钱钟书的大毛病是:孩子气、没正经,须娶一房严肃的媳妇,经常管制才行。
钱父眼里这些儿子的大毛病在杨绛看来反而是最可贵的,淘气、天真,加上过人的智慧,成就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钟书。他的痴气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由此看来,杨绛和钱钟书精神上、学识上、认知上是般配的,正因为这种内在的般配,才让杨绛懂得钱钟书,更懂得如何把钱钟书的“缺点”变成优点,这也是杨绛不同寻常的地方。
如果杨绛也如钱父一样,认为那是天大的毛病,并严加管制,不仅会扼杀了钱钟书独有的才气,而且还会伤及夫妻感情。所以杨绛无限感慨地说:“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杨绛知道自己这样一个“洋盘媳妇”,在钱家是不合适的。但杨绛却用实际行动让钱家刮目相看。大家都知道钱钟书在生活上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钱钟书评价杨绛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连满腹旧思想的钱母也称赞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杨绛不仅事无巨细地照顾钱钟书,在日寇侵华期间他们夫妇在钱家同甘苦、共患难,使她这“洋盘媳妇”赢得钱父称赞“安贫乐道”;而当钱父问钱母,他身后她愿跟谁同住,答:“季康”。这句话让杨绛倍感荣耀,她说:“这是我婆婆给我的莫大荣誉,值得我吹个大牛啊!”可见杨绛平日里和公婆相处融洽,孝心爆棚,所以她才认为婆婆与自己同住,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难得的是,杨绛不仅是贤妻良母,好儿媳,而且她更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爱情“势均力敌”。
一个女人做到这些已实属罕见,杨绛的幸福不是寄托在另外一个人身上的,离开爱情、婚姻、家庭,她仍能做回自己,独立、坚强,让一个人的日子幸福快乐地流淌。失女丧夫后的杨绛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她勇敢地站起来“打扫战场”,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事实证明她做到了。
杨绛说,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生活艰难并未让她感觉委屈。因为“我爱丈夫,胜过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看来一个女人理想的爱情和婚姻首先要找对人,志同道合,精神上必须“门当户对”,至于经济条件,只要夫妻协力,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所以愿意为他吃苦受累、孝顺公婆。
工作中的女人是最美丽的,杨绛内外兼顾,各有成就,才能和丈夫保持“势均力敌”的爱情,杨绛之所以被称为“先生”,因为她是古今少有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马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