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传来好消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100亿立方米,沿线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5310万人喝上长江水。
截至10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调水100亿立方米,已向四省市供水95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27亿立方米、天津供水22亿立方米、河南供水35亿立方米、河北供水11亿立方米。根据设计规划,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各城市的补充水源,通水后,现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多地的主力水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南水北调工程已在北京市沿西四环和东、南、北五环建成了一条输水环路,并建设了向城市东部、西部输水的支线工程以及密云水库调蓄工程,连通了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和各大水厂,形成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首都供水安全保障格局,每年可接纳南水北调水10.5亿立方米以上,为中心城区及城市副中心、房山、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打通了新的水源输送通道。
记者了解到,天津全市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河南省依托南水北调构建一条蓝色大动脉,纵贯河南省南北,配套工程共39个分水口门,输水线路总长约1000公里,分别向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共37个市县供水。目前,河北省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已全部建成通水,构建起河北省京津以南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已建成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工程线路2056公里。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抽引南水北调水入密云水库,使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19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战略储备。南水北调通水后,通过优化配置,每天向城市河湖补水17~26万立方米,增加城区水面面积约550公顷,城市河湖水质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