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75克蛋月烧抹茶红豆月饼8元一块、85克提浆宫饼-冰糖玫瑰月饼7元一块……在北京老字号稻香村东直门店内,单独包装的小克重月饼今年销量火爆。据店家介绍:“单是75克翻毛百果月饼单品一天就能卖上千块。”(见9月30日的《北京青年报》)
曾几何时,月饼姓“吃”竟然演变了姓“送”,以致月饼的包装越做越高档,费用越来越昂贵,包装费占到月饼价格的一半以上。殊不知,按照月饼包装的“国标”要求,包装占出厂价格不得超过25%。可见,如此豪华包装的“贵族化”月饼,既增加了月饼的成本,损害了消费者合法利益;又浪费了资源,助长了奢华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所以,让月饼脱下“华丽外衣”,回归到“平民”身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放心消费,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盼。
当然,对商品进行适度的包装,可以增加商品的吸引力,提升商品的档次,本无可厚非。然而,当月饼生产商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包装上,他们就会忘记了,月饼本身是用来吃的。难怪有消费者说:“其实包装好不好无所谓,只要好吃就行。”相反,过度的包装既不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又助长了互相攀比的不健康消费观念,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今,月饼“瘦身”、重返“平民身”,唱起“主角”来,既能使价格合理,会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还能倡导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样的“平民月饼”理应越多越好,让其唱主角成为常态则更好。
□路可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