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闵丹)昨天,市人力社保局面向密云区高岭镇农村劳动力,率先启动了城市服务类岗位安置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试点工作,与海淀区、密云区人力社保局共同组织了海淀区环卫中心,拿出了50个环卫岗位,专门用于安排密云区高岭镇劳动力,并将岗位送到农村劳动力家门口,现场进行面试和实操考核。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将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尽快上岗。
据悉,这是市人力社保局首次在全市开展新政试点工作,既有助于化解密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矛盾,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也有助于解决环卫岗位招工难、稳定难的实际问题。试点工作将在延庆、密云两个生态涵养区展开,今年年底前,预计将促进1000名左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城市服务类岗位安置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试点政策,从“两区”、“三岗”着手,即:将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增收缓慢的密云和延庆两个区作为试点区,从多个城市服务类岗位中遴选出了公交乘务管理、轨道交通安检、环卫作业三类岗位,安排从试点区招用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旨在搭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工作的平台,通过公共服务类岗位使用农村劳动力,解决目前公共服务类岗位招工难,由于失去产业,农民收入降低和化解生态涵养地区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帮助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帮助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本市当前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2000元,按照试点政策,每人每月还可获得岗位补贴2500元,这样,每个享受政策的农村劳动力最低收入可达到4500元,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人在这三类岗位工作,年收入至少可达10.8万元,实现较大幅度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