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情趣
3上一版
 
司机李国强的“兵器”情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7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机李国强的“兵器”情缘

 

每到周末,天坛公园总会有这么一群人,穿着宽松的练功服,手持刀、叉等兵器,在旁人不时的围观中,耍出几套精彩绝伦的把式,亮出几手炉火纯青的绝活儿。

在这些“艺人”当中,一位体型精干,操练两种“兵器”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一根绳子,两头两个碗,在他的手中,绳子就像棍子一般笔直,两个碗随着绳子转动飞将起来,“天旋地转”,好似流星一般迅疾潇洒;放下此“兵器”,他拿起一把钢叉,娴熟的开始转动,前转、后转,上下翻飞……这钢叉伴着他精彩的舞动也应和着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声情并茂,相得益彰。

而这两样“兵器”的拥有者既不是武学世家,也不是专业选手,此人名叫李国强,今年55岁,是北京世纪金工投资有限公司退休管理中心的一名司机。“我玩儿的这第一样兵器名叫水火流星,第二样叫飞叉,都是棍法演变而来。”李国强介绍。他耍“兵器”已有10年之久,可兴致却丝毫没有减弱,要说这情缘的由来,还得从他和师父的“邂逅”讲起。

李国强的师傅张博,以前是中国杂技团的一名演员,绰号“中国第一叉”。一天,李国强在天坛公园散步,看见了在公园内操练的师父。“师父以前是练武术的,练长拳。虽然年龄大了,可身体特健康,容光焕发,耍起兵器来带着武术的风采。定形、亮相等一个个把式动作,我看着特漂亮,就情不自禁问师父能不能教我。”张博十分随和,说如果他愿意,可以和自己学。于是李国强便开始了自己的学艺之路。

“水火流星经常会在电视剧里见到。”李国强说,“中间是一根绳子,两头儿是用硅胶做的碗。碗里装水,碗上有边儿,耍的时候能让水不完全洒出来,耍完这碗里还能有水,靠功夫。晚上的时候碗里点上火,耍起来就像两个火球在飞舞,故名水火流星。”李国强表示,水火流星看起来美轮美奂,练起来需要功夫的积累。“绳子是软的,我耍的时候直的像根棍子,是因为我把力都均匀卸到绳子的每个部分了。”李国强聊到兴起,拿起水火流星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一套套招式如行云流水,看得记者眼花缭乱。

“比起水火流星,飞叉练起来难多了。”李国强说,一般刀棍三个月就能上场练,这叉协调起来要至少三年,“仿武把”是基本功,他足足练了两年。“这兵器难学之处就在于不能卸力,必须一直找平衡,有时你这个招式学会了,过几天不练,你就又忘了。开始有些动作我总是学不会,师父在边儿上告诉我哪里转的不对,角度哪错了,关键还是得自己找那个‘劲儿’去领悟。”

因为工作原因,李国强往往是抓住空余时间练习。工作日的下午五六点钟去陶然亭公园,周末去天坛,“这玩意儿不好学,‘千人千面’,学好了我会很有成就感,所以必须经常练习,把招式融入身子,做到手到擒来。”李国强说。飞叉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以前是老天桥的吃饭行当,手艺不外传,现在全国可能都没有200个会这个的。前几天有个银行保安向他拜师学艺,他欣然接受。“很多年轻人看了很喜欢,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来了,师父总想找几个能够传承这项技艺的人,我们这帮徒弟里,最小的也得47岁了。”

现在,李国强经常会和他的师兄弟们出入养老院、社区、街道和晚会现场,进行一些义务演出,有时也会和石家庄的一些同行进行沟通交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技艺,他更希望更多喜欢这些技艺的年轻人,能够传承并坚持下去,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